论两汉时期谶纬的兴起及其社会根源
本文关键词:论两汉时期谶纬的兴起及其社会根源
【摘要】:谶,多图谶,大多为封建迷信的成分,其起源较早,而纬书则是与经书相比附,起源较迟,二者于西汉末年合流。除了上古即存的巫文化残留、战国的阴阳五行说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关系思想之外,谶纬之说还吸收了诸子百家的天人感应思想。谶纬的兴起应当归结为其服务于政权的特性;西汉前期各种短小的谶语或预言活动的盛行,为假托神的名义者造作谶纬提供了可以借用的形式,成为谶纬兴起的社会根源。谶纬于两汉时期兴起并迅速泛滥后,对两汉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统治阶级政权上的争夺,思想上促使当时的儒家思想更加神秘化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谶 纬 合流 社会根源
【分类号】:K234
【正文快照】: 神学迷信、诡秘隐语类的书。而在谶书之中,为了一“、谶”、“纬”及其合流增加其神秘性,常常附带有一些荒诞不经的图画,因此谶有时亦称为“图谶”。“谶纬”是兴盛于两汉时期的一股重要的社会《说文》又有:“纬,织衡丝也。”[3]织之横丝谓之思潮,人们习惯于将谶纬合称,但事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廷;试述两汉时期青海社会历史的特点[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2 李辉;两汉时期抗御自然灾害措施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3 王子今;两汉时期“梁宋”地区的商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甄尽忠;论两汉时期的地震与赈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程民生;论两汉时期的河南经济[J];中州学刊;2005年01期
6 罗春梅;;两汉时期的复仇现象[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李桂芳;;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吏治与用人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吕红梅;;略论两汉时期的禁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梁宁森;;试论两汉时期冬小麦生产的发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浩;;两汉时期的女性商业者[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笑萍;;班固与班姓[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卜风贤;樊志民;;两汉宫廷斗争中用毒现象透析[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封海清;;儒学式微与西晋灭亡——道德失落的政治危害[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勉 晋文;两汉时期合肥兴衰的原因[N];合肥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杨振红;两汉时期的农器演进及其地位[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小树;两汉时期史学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范爱萍;“牛郎织女”与汉代婚姻[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汤文学;亚布力“狼洞”发现战国两汉时期遗址[N];哈尔滨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涛;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东;有关两汉时期皖南开发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瑞;两汉时期的军法[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玉霞;两汉时期冀州的官吏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吕文静;论两汉时期的尊老养老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飞;两汉时期疫病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耀;两汉时期民族政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7 陈淑燕;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慧强;两汉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志坚;试论两汉农业生态变迁与生态意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家钊;两汉救荒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03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0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