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汉代的官吏选拔模式——以察举制为中心考评

发布时间:2017-10-10 03:00

  本文关键词:自然灾害与汉代的官吏选拔模式——以察举制为中心考评


  更多相关文章: 两汉 选官制度 察举 自然灾害


【摘要】:汉代人才选拔模式形成的过程中,灾害因素不容忽视。察举选官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灾害相关。因灾选官是灾害天谴说与汉代政治合一的必然结果,是帝王在面对灾害危机时所采取的一种荒政措施。两汉时期荒政思想的发展以及统治者对荒政的重视,汉代以"天人感应"理论为代表的灾害思想是因灾选贤任能的直接原因。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关键词】两汉 选官制度 察举 自然灾害
【基金】: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灾害危机与汉代政治”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汉代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SXP2012-04)
【分类号】:K234
【正文快照】: 1目前史学界直接以两汉灾害为主题的论著颇多,许多论著统计了汉代自然灾害的次数,并对自然灾害进行概述。陈业新先生在其专著《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中,统计汉代自然灾害总数为557次。2也有观点认为,察举制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的,定常科、定察举标准,察举对象扩大,科目增加,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蒋红斌;;事物的外部因素与设计的创造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香;;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基石——从汉代察举制说起[J];秘书;2009年09期

2 陈业新;试论两汉察举制对历史文献发展的影响[J];台州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3 胡跃杰;;南朝时期察举制的复兴与科举制的萌芽——读《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有感[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4 阎步克;;察举制度的变迁[J];文史知识;1998年02期

5 赖华明;汉代察举制概论[J];天府新论;2003年06期

6 陈业新;;察举制与两汉社会品评之风[J];文史知识;1999年12期

7 陈业新;;两汉察举制与社会评品之风[J];民主;1997年03期

8 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9 张寅潇;;“高第”略考[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郭海燕;;汉代教育平民化现象探析[J];理论学刊;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施克灿;;传统选士制度的演进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宝富;荐举与科举[N];学习时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冯天瑜;孝廉溯源[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程勇;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D];烟台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3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03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