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内市民家庭与坊市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10 06:01

  本文关键词:唐代长安城内市民家庭与坊市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长安城 坊市 家庭 关系


【摘要】: 唐代长安城是帝国各项政治制度运行的中心舞台,坊市制度是城中居民生活的制度背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本文以长安城中各家庭的社会地位为标准,将家庭分为官僚贵族家庭、工商业者家庭、蕃人家庭和普通平民家庭,并将各类型家庭置于坊市制度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各阶层民众在其生活居住空间内的活动,揭示各类型家庭与坊市制度的互动关系,内容涉及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文章分为四部分,运用了图表和地图、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深入地了解了长安城中居民的衣食住行,丰富了唐朝草根阶层的历史。同时对唐代家庭的结构、类型和市场消费水平也进行了分析,丰富了唐代社会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得出了家庭与坊市制度的关系,解决了文章的命题。 唐代长安城是建筑与文化的综合体,其坊市的规划布局体现了唐人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唐代坊市制度的管理政策在沿袭前代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的现实又有所创新。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布局齐整,管理严格,配套设施齐全,促进了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长安城内的居民分布具有“东贵西富”、“南实北虚”的特点,这个特点并不是同时期形成的。地形、宫室格局的变化和百姓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城内居民分布的主要原因。 家庭与坊、市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分析各阶层家庭在坊内的居住情况,特别是其住宅状况,认为家庭与坊是一种限制与反限制,即限制与突破的关系。通过研究各种类型的家庭在市中的经营、消费情况,得到了家庭与市是限制与突破和限制与依赖共存的关系的结论。 唐代长安城整齐划一的坊市结构,是唐帝国皇权至上、子民臣服、等级森严的封建秩序的体现。统治者既能借助封闭的坊墙规范各阶层家庭的活动,限制可能发生的骚乱,维护京城治安,又可以保证户籍、赋税、徭役制度的实施,符合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但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社会化,市民阶层的形成,坊市封闭的建筑形式和固定限时的管理格局越来越不适应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各阶层家庭突破坊市制度限制的现象层出不穷,坊市制度逐渐崩溃初现端倪。
【关键词】:唐代 长安城 坊市 家庭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
  • 一、唐长安城的坊市7-13
  • (一) 唐代长安城坊市的规划及内部形态7-11
  • (二) 唐代长安城坊市的管理11-13
  • 二、唐代长安城内的居民分布13-18
  • (一) 分布概况14-17
  • (二) 分布原因17-18
  • 三、唐长安城内市民家庭与坊的关系18-30
  • (一) 官僚贵族家庭与坊的关系19-24
  • (二) 工商业者家庭与坊的关系24-28
  • (三) 蕃人家庭与坊的关系28-30
  • (四) 普通百姓家庭与坊的关系30
  • 四、唐长安城内市民家庭与市的关系30-42
  • (一) 官僚贵族家庭与市的关系31-34
  • (二) 工商业者家庭与市的关系34-39
  • (三) 蕃人家庭与市的关系39-40
  • (四) 普通平民家庭与市的关系40-42
  • 结语42-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华豫;唐都长安的食品贸易市场[J];历史教学;2000年07期

2 刘志坚;唐代市场管理制度初探[J];兰州学刊;1986年04期

3 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效果解析——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之二[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年02期

4 王雪玲;试论唐人身居陋室的心理及其原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武建国;唐代市场管理制度研究[J];思想战线;1988年03期

6 葛承雍;论唐代长安西域移民的生活环境[J];西域研究;2005年03期

7 陈衍德;试论唐后期奢侈性消费的特点[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01期



本文编号:1004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04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