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榆林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9:50
本文关键词:明代榆林卫研究
【摘要】: 历史军事地理学是研究历史上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军事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属部门军事地理学范畴。研究内容主要是揭示各历史时期山川险要、城堡要塞、关隘要津、交通咽喉等军事要地的分布状况及其在历次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历代国家疆域与国界的沿革、军事区域的划分、边防海防的部署及其对军事斗争的影响。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对西北国防的重视,促进了学术界对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着眼,是针对整个西北的战争与国防布局的研究,而对于特定历史时期,局部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以“明代的榆林卫”为题,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军事学、军事地理学、经济学、人口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明代的国防大势出发,具体研究榆林地区对明朝国防的作用,以及其内部的建置,军事行政管理,后勤供应等一系列内容。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绪论,包括本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及其特色等。同时,揭示了该选题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探讨了榆林卫的设置及其设置原因、设立过程。通过史料分析及实地考察认识到:当时设置榆林卫是由当地的地形条件、地理位置决定的。又通过对当时的防御体系进行复原,进而更清楚地展示了榆林卫防御体系与其地形、地貌的关系。 三、通过对榆林卫建置的详细分析,复原了榆林卫的建置、兵源、军事管理、行政机构以及域内的人口、交通等情况。 四、对榆林卫后勤供应的初步探讨。考察了卫军屯田的分布区域、面积以及与之相关的水利工程等。此外,还涉及到盐政和茶马贸易等内容。 五、从弊政、天灾两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榆林卫衰落原因及其过程。鉴于明代国防形势和榆林的地域形胜,本文认为在当地设立防御很有必要,而且与之相关的军事、经济等一系列活动,也使得该地在明代逐渐形成了一个军事、政治、经济实体,这对促进该区域的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上述各方面内容的分析,本文的结论是:明代设立的榆林卫,确实是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一历代难能保持地方行政建置的地广人稀的地区,经过榆林卫的设立及其经济开发,逐渐形成稳定的地方性实体,为今天的榆林地区政区的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明代 榆林卫 军政 民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缘由11-12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3 研究内容13-15
- 1.4 特色和创新15-16
- 第二章 明代榆林卫的设置16-30
- 2.1 榆林卫的设置原因16-18
- 2.1.1 蒙古势力的不断南下16-17
- 2.1.2 榆林地区的形胜17-18
- 2.2 榆林卫的设立过程18-21
- 2.2.1 明初对榆林地区的管理18-19
- 2.2.2 榆林地区防御形势的变化与防御设施的加强19-21
- 2.3 榆林卫防御体系的完成21-26
- 2.3.1 榆林城的修建与移驻榆林21-22
- 2.3.2 榆林卫诸边堡的修筑22-26
- 2.4 榆林卫边墙的修筑26-30
- 2.4.1 榆林卫边墩的增加26-27
- 2.4.2 榆林卫边墙的修筑27-30
- 第三章 榆林卫的建置30-43
- 3.1 榆林卫的防守区域30-31
- 3.2 榆林卫的职官31-34
- 3.2.1 榆林镇城的官署及职官31-33
- 3.2.2 各城堡官署33-34
- 3.3 榆林卫的军制34-39
- 3.3.1 明朝前期的军制34-35
- 3.3.2 兵员及组成35-36
- 3.3.3 其兵员配置36-38
- 3.3.4 军器装备38-39
- 3.4 榆林卫的人口39-41
- 3.4.1 榆林卫人口的来源39-40
- 3.4.2 榆林卫的人口40-41
- 3.5 榆林卫的交通41-43
- 3.5.1 榆林到陕西布政司41-42
- 3.5.2 榆林到京师及东部六边42
- 3.5.3 榆林到陕西行布政司辖区42-43
- 第四章 榆林卫的军需供应43-55
- 4.1 榆林卫的屯田43-45
- 4.1.1 屯田的原因43
- 4.1.2 屯田的面积43-44
- 4 1.3 屯田的分布区域44-45
- 4.2 榆林卫的水利45-46
- 4.2.1 利用自然水利条件45-46
- 4.2.2 围湖造田与兴修水利46
- 4.3 榆林卫的盐政46-49
- 4.3.1 榆林卫兴举盐政的原因47
- 4.3.2 榆林卫的盐场47-48
- 4.3.3 榆林卫的盐政48-49
- 4.4 马政和茶政49-51
- 4.4.1 榆林卫马政的兴起49
- 4.4.2 榆林卫的马政49-50
- 4.4.3 榆林卫的茶政50-51
- 4.5 榆林卫商品经济与茶马互市51-55
- 4.5.1 榆林卫的商品经济51
- 4.5.2 蒙汉互市51-55
- 第五章 明末的榆林卫55-70
- 5.1 弊窦丛生55-59
- 5.1.1 军屯的破坏55-57
- 5.1.2 拖欠军晌严重57-59
- 5.2 天灾频仍59-64
- 5.2.1 明代榆林卫自然灾害的灾况及特征59-62
- 5.2.2 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2-63
- 5.2.3 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63-64
- 5.3 农民起义军在榆林卫的活动64-66
- 5.3.1 农民起义的早期活动64
- 5.3.2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4-66
- 5.3.3 原地坚持斗争的起义军66
- 5.4 榆林卫驻军的削减66-68
- 5.4.1 镇压农民起义66-67
- 5.4.2 兵变与外调67-68
- 5.5 榆林卫职能转变68-70
- 结论70-72
- 参考资料72-75
- 书籍文献72-74
- 参考论文74
- 学位论文74-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涛;岳宗霞;;明代的巫术和巫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静宇;;论明代城市发展对通俗小说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3 鲁烨;;明代茶具与茶文化[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4 闫t,
本文编号:1054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542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