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郑澎湖海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0:34
本文关键词:清郑澎湖海战研究
【摘要】: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清郑双方在澎湖海域展开激战。七天时间,两次大规模交战,最终清军取得了胜利。这次海战的胜利,直接导致了台湾岛内郑氏集团的无条件投降。由此可见,澎湖海战的胜利,在清政府统一台湾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三方面,对清郑双方进行实力对比分析。然后从军事角度切入,力图全方位展示清郑双方在澎湖海战前后的局势变化以及海战的全过程。以此探寻清军必胜、郑军必败的原因。同时,以史为鉴,揭示当时国家统一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本文基本结构: 绪论:说明本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目的,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与述评,介绍本文运用的主要史料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澎湖海战的背景: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对清郑双方进行实力对比分析。 第二章,清军进攻台湾的准备:主要从策略、兵将、训练、赏罚和情报五个方面,介绍清政府为攻台做的准备。 第三章,姚启圣与施琅对攻台策略的分歧:从分析清政府权力决策体系入手,以认识论为方法,重新解析施琅和姚启圣之间的政治斗争。 第四章,澎湖海战:从军事角度切入,力图全方位展示清郑澎湖海战全过程。并配有作者自制的作战分析图。 第五章,澎湖海战对郑氏降清的影响:澎湖海战后,清政府仍坚持“剿抚并用”策略,台湾郑氏集团在内外压力之下,无条件投降;清政府得以和平统一台湾。以此应证澎湖海战的决定性作用。 结论:总结全文,分析清军必胜郑军必败的原因。
【关键词】:清朝 澎湖海战 统一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E295;K24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一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11
- 二 研究的回顾与述评11-15
- 二 研究的史料与方法15-17
- 第一章 澎湖海战的背景17-26
- 第一节 经济方面17-19
- 第二节 政治方面19-23
- 第三节 军事方面23-26
- 第二章 清军进攻台湾的准备26-34
- 第一节 施琅的征台策略26-27
- 第二节 调兵遣将27-28
- 第三节 点将练兵28-30
- 第四节 赏罚条例30-31
- 第五节 情报侦察31-34
- 第三章 督提之争34-44
- 第一节 两次战机贻误34-39
- 第二节 督提互议指挥制度39-40
- 第三节 施琅专征,各负其责40-44
- 第四章 澎湖海战44-60
- 第一节 郑军的澎湖布防44-46
- 第二节 施琅出征46-49
- 第三节 首战澎湖49-52
- 第四节 决战准备52-55
- 第五节 澎湖决战55-60
- 第五章 澎湖海战对郑氏降清的影响60-66
- 第一节 清军的战后修整60-62
- 第二节 郑氏主动请降62-64
- 第三节 清军利平统一台湾本岛64-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2
- 后记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霞;试论清代的“礼治”[J];满族研究;2004年02期
2 戴旭;;强大的清朝为何溃败?[J];党建;2010年07期
3 吴振平,海棠;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立法原则探微[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彭心安;清初两岸统一对当代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5 彭心安;清初两岸统一对当代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张可辉;清朝司法行政述略[J];行政与法;2001年04期
7 东北;;清朝官员的贿赂名目[J];政府法制;2008年04期
8 惠民;;清朝官员那些贿赂名目[J];廉政w,
本文编号:1060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606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