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中心:秦人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19 13:45

  本文关键词:从边缘到中心:秦人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秦人 华夏 民族融合 民族认同


【摘要】:秦人肇兴于陇右,保留着身为炎黄世系姻族、处于华夏民族边缘的族源记忆,自春秋至战国初期一直被视为且自视为夷狄。不过,通过迁徙、战争、会盟、联姻、重用诸夏人才、吸收中原文化等方式,秦人努力走近和融入华夏,逐渐完成了从夷狄到华夏、从边缘到中心、从自卑到自信的民族心理转变。秦人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显示了华夏文明的巨大包容性和凝聚力,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的内在原因,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体现了华夏周边民族即"四夷"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独特的历史贡献。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历史室;
【关键词】秦人 华夏 民族融合 民族认同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民族志文献整理与研究》(12&ZD1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91;K233
【正文快照】: 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民族初步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秦人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心理历程,非常值得关注。然而,目前有关秦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秦人的族源进行辨析,或者对秦人族体发展壮大的史实进行考证,而对秦人民族心理演变过程的研究则明显不足。陈连开、王明珂在探讨华夏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iij”[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李俸s,

本文编号:1061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61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