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20 01:10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几点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 儒家 诚信 诚信思想


【摘要】:先秦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影响,诚信思想是其重要内容。本文从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演化开始,从诚信含义的演变着手,论及“诚”、“信”二字内涵的差异性:“诚”着重道德范畴,“信”着重伦理范畴,后“诚信”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接着探讨儒家传统诚信思想的渊源:夏商时代,诚信在表象上始自真诚待神,实则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西周时又把诚信上升到天命观的高度;东周时,诚信观念的发展就国家来说,取信于天下,就个人来说,是对国家的诚信、人伦上的互信,从而使诚信观念不断地得以凝炼、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观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 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内容方面来说,诚信观念本于天人关系,天人本无二,于天理、天道前,诚信无疑是人的最佳选择;诚信亦具有人性的内在支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达诚信的自觉;其道德本质上具有善良的人性、理想的人格等方面的光芒;诚信与其他传统道德准则有密切的关系:诚与礼互为条件,信是义的体现,信是孝内在情感的表征。 对于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积极因素:其以诚相待、信守承诺的信条,由“人无信不立”而完善理想型人格,“朋友有信”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为政以德”而治国有道,并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都应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其宗教迷信色彩,“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重义轻信的意识,“券在心,不在纸”的重诺轻约的倾向,“不复非义之信”的重伦理轻实用的信条,我们也应有充分的认识。
【关键词】:先秦 儒家 诚信 诚信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21;K224
【目录】:
  • 引言8
  • 一、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演化8-20
  • (一) 诚信含义的演化8-11
  • 1、“诚”、“信”二字内涵的差异性8-10
  • 2、“诚信”一词的内涵10-11
  • (二)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演变渊源11-20
  • 1、夏商时期11-14
  • 2、西周时期14-16
  • 3、春秋战国时期16-20
  • 二、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基本内容20-28
  • (一) 诚信本于“天人关系20-21
  • (二) 诚信的人学基础21-24
  • 1、实现诚信的人性基础21
  • 2、实现诚信的人性动力21-23
  • 3、实现诚信的人性途径23-24
  • (三) 先秦儒家诚信的道德本质与功能24-26
  • 1、诚信的道德本质24-25
  • 2、诚信的功能25-26
  • (四) 诚信与礼、义、孝的关系26-28
  • 1、诚信与礼的关系26-27
  • 2、诚信与义的关系27
  • 3、诚信与孝的关系27-28
  • 三、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积极因素28-34
  • (一) “以诚相待”的思想观念28-29
  • (二) “守信承诺”的思想观念29
  • (三)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29-31
  • (四) 诚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之道31-32
  • (五) 诚信是经济活动中基本的行为规范32-33
  • (六)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为政之道33-34
  • 四、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误区34-39
  • (一) 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等级观念35-36
  • (二) 重诚实而轻信用的倾向36
  • (三) 重诺言而轻契约的倾向36-37
  • (四) 重自律而轻他律的倾向37
  • (五) 重伦理而轻实用的倾向37-39
  • 参考文献39-41
  • 注释41-42
  • 后记4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苓云;我国电子商务中诚信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李建坤;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商学院;2012年

3 程琳;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4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64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