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差役改革与都保乡役体系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宋代差役改革与都保乡役体系的形成
【摘要】:宋代差役改革在组织上发生了州县役人由官雇向私募的转化,乡役人以都保为单位的地域组织因之遭到种种扭曲与变形。南宋经界与差役法的调整试图在清理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更富弹性地容纳多种社会关系,使乡役组织能够在乡村社会自发而有序的完成,无需行政力量的过多介入,而对在城的胥吏活动则力求加以规限。乡与都的职能分化正反映出州县行政在实际运行中所发生的城乡观念的分野,其运行的内在理路主导了此后乡村基层组织的演变。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 差役 都保制 宋代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明清江南赋役改革与基层行政组织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1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代江南乡村控制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15M57158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4
【正文快照】: 宋代都保乡役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近世中国乡村控制体系的成型。众所周知,自唐后期以来,随着均田制的瓦解,整个社会因应土地占有、经营的不同情形发生着持续的阶层分化和流动。而在社会组织方面,租佃制下的庄园经济在数量、面积和人口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佃户、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维中;宋代乡村基层组织衍变的基本趋势——与《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一文商榷[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2 戴建国;;宋代的民田典卖与“一田两主制”[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3 王棣;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J];历史研究;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道胜;;明清徽州合同契约与民间合约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克生;屠钓之禁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3 毛立平;;19世纪收继问题研究——以安徽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国”观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永卉;;宋代豪横的危害以及惩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文;范梦;;从女鬼故事看宋代妾婢的人间生活——宋代妻妾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孙先文;张金铣;;北宋土地开发原因探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李德新;;宋代邻里关系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阿风;;卖身“婚书”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3 刁培俊;;20世纪宋朝职役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余华;;宋代妇女再婚情况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5 王沛;;社会与个人意志的衡量:从不同形态的社会看遗嘱继承制度之演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6 余辉;;古代中国国家权力对私法关系介入的分析——以宋代的孤幼检校制度为素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7 王申;;土地视野下的宋代短陌[A];第十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余清良;;明代“乡”、“区”、“坊”、“厢”、“隅”含义考析——以福建地区为例[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成福;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亚兰;论画学与宋代绘画[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姚奕;论宋代土地权利的法律调整及保护[D];南昌大学;2010年
4 龙蓉;宋代女性继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栋斌;宋代福建农业经济地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韩颖;宋代休闲生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宇;试论南宋风俗画的题材拓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魏哲;宋代妇女财产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刚;;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韩光辉;元代中国的建制城市[J];地理学报;1995年04期
3 武伯纶;;唐万年、长安县乡里考[J];考古学报;1963年02期
4 刘晓祥;九江县五代南唐周一娘墓[J];江西文物;1991年03期
5 夏维中;宋代乡村基层组织衍变的基本趋势——与《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一文商榷[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6 曹树基;李楠;龚启圣;;“残缺产权”之转让:石仓“退契”研究(1728—1949)[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7 王棣;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J];历史研究;1999年04期
8 马伯良;戴建国;;宋代竞渡骚乱罪——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法律案件的解决[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9 黄宗智;;中国历史上的典权[J];清华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10 仝晰纲;元代的村社制度[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金鸽;两宋时期田宅典卖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培俊;由“职”到“役”:两宋乡役负担的演变[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2 刁培俊;宋代乡役人数变化考述[J];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3 刁培俊;分工与合作:两宋乡役职责的演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刁培俊;;在官治与民治之间:宋朝乡役性质辨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刁培俊;;从“稽古行道”到“随时立法”——两宋乡役“迁延不定”的历时性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03期
6 雷家宏;;试论宋代乡役的性质[J];晋阳学刊;1989年02期
7 刁培俊;;宋朝的乡役与乡村“行政区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雷家宏;略论宋代乡役的职责[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刁培俊;;唐宋时期乡村控制理念的转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刁培俊;;乡村中国家制度的运作、互动与绩效——试论两宋户等制的紊乱及其对乡役制的影响[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068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682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