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的都部署
发布时间:2017-10-22 09:17
本文关键词:北宋前期的都部署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 前期 都部署 总管 行营 驻泊 重文轻武
【摘要】: 都部署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辽宋西夏金时代所特有的官职,其地位在北宋初期的战争年代曾十分重要。本文尽力避免静止地看问题,力图对北宋前期的都部署作动态考察,主旨在于探讨其历史渊源和前后演变,以期给予其较为准确的定位,并藉以反映北宋基本国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一、前言:回顾宋代军事制度研究的状况,在检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说明本文的研究取向。 二、都部署的渊源:指出都部署源于曹魏时期的都督、北周时期的总管,北宋前期的都部署与此前的都督和总管确实相似之处颇多。 三、五代时期的都部署:论述都部署何时形成、都部署与总管的关系、都部署的种类、出任都部署官员的变化等问题,强调不应将都部署一概视为地方统兵官。 四、宋太祖时期的都部署:讲述都部署在北宋开国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指出北宋初年的都部署地位高、权力大,多由武将担任,并进而论及宋太祖并非重文轻武,而是文武并重。 五、宋太宗时期的都部署:论述宋太宗在雍熙北伐失败前后战略方针的重大调整,指出驻泊都部署的出现表明北宋的基本国策已由以进攻为主转变为以防守为主,而文臣出任都部署则意味着宋太宗时已开始重文轻武。 六、宋真宗时期的都部署:论述行营都部署被取消,仅保留驻泊都部署,表 明北宋以消极防守为主的国策己定型,而文臣都部署的增多则意味着宋真宗时重 文轻武的国策己形成。 七、宋仁宗时期的都部署:讲述文臣知州通常兼任都部署,武将一般仅任副 都部署,大有成为制度之势。而路分都部署的出现则表明都部署的性质已演变为 地方统兵官。 八、结语:归纳全文的主要论点,强调北宋初期枢密院长贰拥有调兵权、三 衙长官拥有握兵权,而都部署则拥有统兵权,这时的统兵体制或许应当概括为“枢 密院一一三衙一一都部署体制”。
【关键词】:北宋 前期 都部署 总管 行营 驻泊 重文轻武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44
【目录】:
- 前言7-13
- 第一章 都部署的渊源13-18
- 第二章 五代时期的都部署18-24
- 第三章 宋太祖时期的都部署24-32
- 第四章 宋太宗时期的都部署32-38
- 第五章 宋真宗时期的都部署38-43
- 第六章 宋仁宗时期的都部署43-49
- 结语49-52
- 参考文献52-5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红超;北宋地方统兵体制中的钤辖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贾启红;北宋经略安抚使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李辉;北宋河北高阳关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马运法;北宋武将王德用家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冉勋;北宋前期地方统兵体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白宁宁;英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整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7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7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