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文关键词:秦汉时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秦汉时期已被发现并利用的矿产资源的种类有很多。由于这一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矿产开采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矿冶业的发展。本文从矿产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矿产资源的应用及影响三方面进行阐述。 矿产资源与国家的经济、军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秦汉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建立了多重管理机构,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管理。秦统一后设置少府、治粟内史等,为矿产资源管理的中央机构。汉因秦制,到武帝时由大司农、少府以及水衡都尉下设的职官负责管理。地方郡县设置盐铁官等。东汉时期则归由郡县。 秦作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将矿产的开发与管理均收归国有。汉初为了经济的复兴,对矿产资源加工业实行官营、私营并行的政策,武帝时由于国家财政的需要改归官营。武帝之后到西汉末年又逐渐放开经营权,允许私营。东汉时期,基本实行以私营为主的管理政策。 矿产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如生产经营方式、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道路沟渠的修整、医药需求、妆饰需要、饮食结构的变化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军事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矿产 资源利用 秦汉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9
- 一、秦汉时期已发现矿产资源的种类与分布9-19
- (一) 金属矿产9-16
- (二) 非金属矿产16-19
- 二、矿产资源的管理19-26
- (一) 管理机构19-21
- 1、中央管理机构19-20
- 2. 地方管理机构20-21
- (二) 秦汉时期矿产资源的经营管理21-23
- (三) 从业人员的管理23-26
- 1、官营时期从业人员的来源及培养23-24
- 2、私营时期从业人员的来源24
- 3、官办民营中的从业者--平民24-26
- 三、秦汉时期矿产资源的应用与影响26-33
- (一) 矿产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26-27
- (二) 矿产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27-31
- (三) 矿产资源在军事领域的应用31-32
- (四) 矿产资源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应用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8
- 附录38-42
- 后记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果树奇石馆[J];宝藏;2011年08期
2 谢争艳;彭广;;倡导“低碳教育” 构建教学资源利用新模式——关于整合英语教学资源的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贵林;刘文明;;坚持科学发展 致力创先争优——神池县瞄准绿色搞转型[J];党史文汇;2011年08期
4 廖传铭;;保护瓷土资源迫在眉睫[J];景德镇陶瓷;2011年02期
5 何义权;;我心中的常印佛先生[J];安徽地质;2011年02期
6 霍宏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咸通玄宝考[J];中国钱币;2011年03期
7 秦银银;;生活需要争奇斗艳[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6期
8 张献华;;“二战”后土著民族在加拿大环境政策中的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寻访红色记忆 行摄多彩贵州[J];西南航空;2011年07期
10 庞媛媛;王倩;胡梅生;;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石油战——兼论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启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计划;李有德;;宿州市W乔徘蟛试床钜旆植汲梢蜓芯縖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2 谢巧勤;徐晓春;岳书仓;;安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绿色和谐理念[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杨强;雍卫华;;国内外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石绍宗;;珍爱地球——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A];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郑进华;李希昆;;我国法律设定的矿业权对矿产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我国矿产资源知多少[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汤继新;;广西的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A];全国老科技工作者为西部大开发再做贡献研讨会暨第三次西南石山地区扶贫开发研讨会论文材料集[C];2000年
8 许申巧;杨进朝;;浅谈建设用地侵占地下资源所引起的矛盾[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9 周爱民;鲍爱华;徐必根;;新世纪金属矿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唐韩英;刘程;刘栩;;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奕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记者 李响;我部将评选表彰资源利用先进矿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记者 范南虹;不要浪费矿产资源[N];海南日报;2005年
4 王颖春;我国调整钒钛资源利用思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记者 易博文 通讯员 贺正;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最有效益的地方[N];湖南日报;2005年
6 记者 郭昱冲 孙娟;红山区积极探索资源利用循环化[N];赤峰日报;2010年
7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刘京青;韦江宏:进一步整合矿产资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8 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刘澜明;以技术创新破解资源利用难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9 饶振华;加强矿产资源监管刻不容缓[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陈战杰;“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有说法[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委;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杨文良;矿产资源投资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罗小南;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金亮;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杨;西部资源接替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剑辉;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金发;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8 华建伟;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淑玲;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阮利民;基于实物期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翠屏;秦汉时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建华;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赵美珍;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制度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卢大伟;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郭恒哲;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6 陈姝蓉;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法制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颜坤林;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8 王赞新;矿权与矿权证券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红;矿业权人的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董朝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9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7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