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与北宋徽宗朝的财经政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7:35
本文关键词:蔡京与北宋徽宗朝的财经政策问题研究
【摘要】: 蔡京在徽宗朝为相的时间最长,几乎与徽宗统治相始终,中间虽几度被罢,然很快即又复位,直至宣和七年四月才最后被罢。故宋徽宗朝的财经政策,与蔡京有极大关系。 文章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蔡京执政前的财政状况。徽宗即位时,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借用老臣安焘的话,就是“军无现粮,吏无月俸,公私虚耗”。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宋朝从建国以来一步一步形成的,所以本文开始先概述了徽宗之前各代的财政状况。 一般说来,从宋初至仁宗去世的百余年时间被看作是宋朝的全盛时期。太祖、太宗统治时期,财政上呈现上升趋势,储积充羡;真宗在位时期是宋朝的全盛时期,此阶段是两宋数百年中战争相对较少、社会较为安定的时期,社会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经济上呈现出某些繁荣景象,但在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大搞迷信,致使政事废弛,国财耗竭,财政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到仁宗、英宗统治时期,财政状况由于各种原因持续不佳,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的危机;正由于财政上的危机,使得举朝上下以财计为忧,神宗上台,尤先理财,也才有了王安石变法,财政状况也明显好转;但是神宗去世后,财政日益困窘的趋势更加明显,到徽宗继位时,财政已经是呈现危机局面。 第二部分分析了蔡京的财经思想的渊源及其对消费的认识。蔡京的财经思想源于王安石,其思想与王安石一脉相承。 就个人能力而言,蔡京具有相当的政治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他在三次变革中的表现就可以窥见一斑:从私人关系来讲,蔡京和王安石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蔡京完全是靠投机取巧爬上高位,有失偏颇。 中国古代的财经思想有两种:开源和节流。王安石的思想偏重于开源、开源和节流并举,蔡京继承了王安石的开源思想,提出“丰亨豫大”之说,这是对王安石天下财用富足,只要理财有方,无须节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蔡京在一些变法措施方面,对王安石新法也是有所继承的,例如在增加俸禄方面,对待边疆少数民族方面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王安石新法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说,宋徽宗、蔡京不是宋神宗、王安石创行的熙丰新法的反对者,而是新法的拥护者和推行者。 第三部分论述了蔡京财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效果。蔡京上台后即仿王安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旧制,在都省设讲议司,“讲议元丰法度,及神宗所欲为而未暇者。”然后又从增加收入和支出消费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蔡京的财经政策的内容。前者主要论述蔡京推行的市易法、方田均税法、茶法和盐法;后者又从福利性的社会救济和增加教育投入的“崇宁兴学”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余论部分对蔡京与北宋的亡国原因作了简短的探讨。北宋末叶,蔡京等“六贼”祸国殃民导致了北宋祸乱的说法十分流行,南宋理学家杨时更是追本溯源,首倡王安石变法亡国论,把亡国的罪责由蔡京追加于王安石身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徽宗作为亡国之君,其对于北宋亡国的历史罪责是无可推脱的,远在蔡京之上。更为重要的是,也不必因北宋灭亡,即完全否定蔡京的财经政策有其一定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蔡京 徽宗 财经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4
- 第一章 蔡京执政前的财政状况14-24
- 一、宋代积贫积弱的原因14-16
- 二、上升时期的财政状况16-18
- 三、鼎盛阶段的财政状况18-19
- 四、危机初现阶段的财政状况19-24
- 第二章 蔡京的财经思想分析24-34
- 一、蔡京财经思想的渊源24-31
- 二、蔡京对消费的认识31-33
- 三、简短的评价33-34
- 第三章 蔡京财经政策的主要内容与效果34-56
- 一、从增加收入的角度来看34-47
- 二、从支出(消费)的角度来看47-56
- 余论56-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静;蔡京经济思想与经济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9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7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