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乾嘉时期的胥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7:03
本文关键词:雍乾嘉时期的胥吏问题研究
【摘要】:胥吏问题不仅仅是某个朝代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整个封建时代官僚机制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的表现形式之一。特别是到了清代,随着封建官僚机制效率的日益衰竭,官员整体素质的降低,胥吏的危害性也就更加突显出来。本文选取雍乾嘉(1723——1820年)时期的胥吏问题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刑科题本、军机处录副等一手资料,选用两个典型案件——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兵部书役婪赃撞骗案和嘉庆十四年(1809年)通州粮仓吏胥舞弊案——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考察胥吏问题产生的制度上的原因,以及胥吏问题对社会民众产生的消极影响等诸问题。打破单纯地从政治制度角度论述胥吏问题的模式,汲取社会科学的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胥吏问题做一种实态考察,是笔者努力与尝试的方向。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绪论。笔者综述了现有对胥吏问题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思路,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如对宋代胥吏的研究多局限于官制设置等制度方面。对清代胥吏的研究则只侧重对其危害现象的描述,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讨却付诸阙如,政治制度与社会影响成了互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笔者以为,有必要利用具体案例将二者做合理的融合,,这样才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胥吏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雍乾嘉时期胥吏系统的主要特征。笔者从五个方面对雍乾嘉时期胥吏系统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即胥吏系统的构成、承充与役满、具体职责、经济待遇及政治待遇、主要犯罪方式。笔者认为胥吏的主要犯罪方式是与政府对胥吏实施的不公正的经济、政治待遇有着直接且必然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又会自然而然地对封建上层政治与下层社会产生影响。 三、雍乾嘉时期胥吏问题的个案分析。笔者利用第一手资料,详细分析了两个典型案例,并对胥吏在的犯罪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方式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如胥吏系统在政治权力网络中的上愚、中结、下虐行为和在经济利益关系中的缺主、复充等方面。在对造成胥吏问题产生的诸因素分析中,笔者认为封建官僚机制在选官制度、回避制度、实习制度以及文牍主义泛滥等方面的弊端给胥吏造成了可乘之机。 四、胥吏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与应对措施。笔者首先利用原始档案资料,用实例来论述胥吏问题对普通民众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厌讼心态、厌世情绪。其次又利用各种奏折、文集等记载,分析政府、官僚、士绅对胥吏问题的控 制措施与整治设想。但是笔者发现,无论是政府的法令政策还是官僚士绅的建议, 都不能有效的消饵青吏的消极影响。 五、总结。通过对雍乾嘉时期青吏问题的研究,笔者得出结论:青吏问题是 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是由许多的现实因素造成的历史产物。在这些现实 因素的交织作用下,青吏系统一方面作为官民交接的枢纽维护着封建统治的顺利 进行,另一方面却也在封建官僚机制存在弊端,官僚系统整体素质日益堕落的情 况下,滥用手中的职权进行违法犯罪行,对封建国家和社会都产生危害。
【关键词】:雍乾嘉时期 胥吏问题 个案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9.3
【目录】:
- 一、 绪论7-10
- 二、 雍乾嘉时期胥吏系统的主要特征10-21
- (一) 胥吏系统的构成10-11
- (二) 承充与役满11-14
- (三) 具体职能14-17
- (四) 经济待遇及政治待遇17-19
- (五) 主要犯罪方式19-21
- 三、 雍乾嘉时期胥吏问题的个案分析21-35
- (一)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兵部书役黄景运婪赃撞骗案22-26
- 1 、 案情始末22
- 2 、 上愚、中结、下虐:权力网络中的胥吏行为22-26
- (二) 嘉庆十四年(1809年)通州粮仓吏胥舞弊案26-30
- 1 、 案情始末26-27
- 2 、 缺主、复充及其他:利益关系中的胥吏行为27-30
- (三) 胥吏问题产生的诸因素分析30-35
- 四、 胥吏问题所引起的消极影响与应对措施35-46
- (一) 胥吏问题对社会民众产生的消极影响35-38
- 1 、 厌讼心态36-37
- 2 、 厌世情绪37-38
- (二) 对于胥吏问题的控制措施与整治设想38-46
- 1 、 政府对胥吏问题的控制措施38-42
- 2 、 官绅对胥吏问题的整治设想42-46
- 总结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亚红;清代对胥吏的管理及其体制缺陷(1644-1840)[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芳;理想与现实之间[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7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9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