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朝文化共同体建设——以萧颖士“化理”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10-26 07:27

  本文关键词:论唐朝文化共同体建设——以萧颖士“化理”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唐朝 萧颖士 化理 文化共同体


【摘要】:唐帝国以其内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维持统一帝国近三百年之久,隐性地存在于政治、制度、管理、科举、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文化共同体,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萧颖士推崇"化理"思想,涵盖了唐代文化共同体得以实现的诸多要素。这一"化理"思想是在盛、中唐之际针对社会现实,对唐代文化共同体的有力补充,从中可以解析唐朝文化共同体在初唐奠基、盛中唐继承并完善的过程,及其如何成为大唐帝国凝聚华夏民族精神,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东亚历史的最为核心的力量。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唐朝 萧颖士 化理 文化共同体
【基金】: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团队创新培育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共同体建设·隋唐时期”(13LZUJBWTD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28)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文化,乃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一族群生存、发展的内在凝聚力,是其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是一个社会、民族、国家的文明传承。文化乃华夏民族的核心和永久生命力。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文化认同之观念,而非种族认同。陈寅恪先生即持文化认同之说1。钱穆先生也说:“在古代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鲍恒;词体与词体学略论——词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4 梁青;;《新撰万叶集》中和歌与汉诗的对应——以主题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胡平;;略述中唐名将田神功之事迹[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10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光斗;萧颖士习籍世系和生平仕履考[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赵殷尚;;论萧颖士、李华的文学思想[J];唐都学刊;2008年06期

3 祁振声;周冠武;;对萧颖士《江有枫》诗中“a,”字的补正[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乔长阜;萧颖士事迹系年考辨[J];江南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司马周;;萧颖士与中唐文风[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6 姜光斗;;李华、萧颖士生卒年新考[J];文学遗产;1990年03期

7 罗芳芳;;论萧颖士的文学观——从《赠韦司业书》来谈[J];文教资料;2007年30期

8 赵殷尚;;萧颖士与李华的政治追求与古文创作[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9 祁振声;梁虹;;《全唐诗》中萧颖士《江有枫》诗辨正[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张卫宏;;论萧颖士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贡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力;;李华生平考略[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卫宏;萧颖士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淑珍;萧颖士文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萍萍;萧颖士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雪;萧颖士文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黄建德;萧颖士、李华古文理论与创作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7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97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