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叛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0:22

  本文关键词: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叛主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春秋晚期 鲁国 家臣叛主 宗法分封制


【摘要】:家臣专指西周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管理家族和采邑事务的官吏。作为一个依附于统治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自周初产生之时就开始在卿大夫之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周晚期以后,随着宗法分封权力的逐级下移,家臣集团逐渐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开始在各国政坛中发挥重要作用。春秋晚期,家臣叛主现象的频频出现使得这一群体变得更为引人瞩目。 家臣叛乱主要集中在以秉承周礼而著称的鲁国,且大都发生于春秋后期昭、定、哀三公在位的几十年间,之所以这样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首先,春秋时期鲁国激烈的公、私斗争为家臣实力的膨胀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带来的宗法依附关系的减弱是家臣叛主问题产生的催化剂;再次,分封制度的弊端及鲁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落后是家臣屡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此外,鲁国的旧式宗法型家臣势力强大也是叛主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鲁国家臣屡叛问题的出现。 家臣叛主现象实际上是周代宗法分封制等级结构被破坏的反映。它不仅体现了旧的宗法依附关系的不断减弱,更突出地显示了周初所构建的宗法政治秩序在鲁国贵族最低阶层的轰然倒塌。同时,家臣叛主事件的频繁出现给三桓之家带来了沉重打击,鲁国国力也随之下降。不过,叛乱的发生也使得鲁国的卿大夫们看到了旧式宗法性家臣的弊端,迫使他们对旧的家臣任用制度进行改革并逐渐以孔门弟子等非宗法性士人来取代旧的宗法性家臣。这些对于“士”阶层的兴起以及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改革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春秋晚期 鲁国 家臣叛主 宗法分封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25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一、春秋晚期以前鲁国家臣集团的发展10-20
  • (一) 周初宗法分封制下家臣集团的产生10-12
  • (二) 宗法分封权利的逐级下移与家臣集团的发展12-20
  • 二、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叛主问题的出现及原因20-33
  • (一) 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叛主的典型事例20-23
  • (二) 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屡叛事件出现的社会根源23-33
  • 1、激烈的公私斗争23-27
  • 2、地方行政制度的落后27-30
  • 3、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宗法依附关系的减弱30-32
  • 4、旧式宗法型家臣制度的弊端32-33
  • 三、鲁国家臣叛主的社会影响33-40
  • (一) 三桓之家受沉重打击,鲁国国力随之下降33-35
  • (二) 家臣制度的变革与家臣集团的消亡35-40
  • 四、从家臣屡叛现象看春秋晚期鲁国宗法政治的瓦解40-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卫东;;春秋时期家臣制度的延续及其变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牛继清;家臣与春秋社会[J];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3 方建春,曹凤琴;春秋战国时期幕府制度的起源[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朱凤瀚;;关于春秋鲁三桓分公室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1984年01期

5 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下)[J];南开学报;2003年05期

6 杨英;浅论周代的邑[J];历史教学问题;1996年01期

7 刘蓉;春秋时代的私徒属[J];史学集刊;2004年04期

8 谢乃和;;试论春秋时期的家臣职官系统及其职司[J];史学集刊;2008年04期

9 朱子彦;论先秦秦汉时期的两重君主观[J];史学月刊;2004年02期

10 谢乃和;陶兴华;;春秋家臣屡叛与“陪臣执国命”成因析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1098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98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