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秀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2:05

  本文关键词:高文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文秀 生平 思想文化意蕴 本色 喜剧性


【摘要】: 高文秀一生创作32部杂剧,是元代前期一位重要的杂剧作家。目前,高文秀研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肯定了其杂剧的本色。但是,学术界多关注其个别剧目,没有对现存剧作及剧目作总体观照,尚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其杂剧的题材特点、思想意蕴、原因及其在元杂剧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高文秀一生,大致以至元二年(1265)左右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家乡东平府求学,并从事杂剧创作;后期入大都,仕途不顺,以编剧为生,轰动京都,“都下人号小汉卿”。东平府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造就了高文秀对杂剧的喜爱。其杂剧虽然绝大多数已佚,仅存五部,据考证,题材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多从史书中取材,借古喻今;二是多从民间传说中取材,特别是对黑旋风李逵题材情有独钟。 高文秀深受儒学的浸染,深切地体察到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困顿失意,藉杂剧创作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理想,及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其杂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意蕴:一是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人民的苦难;二是表达自己的民族情结,张扬儒家的仁义思想;三是表现自己的治平理想,抒发孤愤情怀。这是因为,元蒙统治者废除了科举制度,汉族士子人生失意,满腔愤慨。 高文秀属于本色派,注重杂剧的情节、语言和演出的喜剧效果,力求雅俗共赏,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关目精巧;二是人物性格鲜明;三是体制形式灵活多样;四是语言本色,力求肖似;五是浓厚的喜剧性。高文秀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能遵守常规而又有所创新。 高文秀颇能代表元代汉族士子的命运,无论在创作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元代前期的一位杂剧大家。
【关键词】:高文秀 生平 思想文化意蕴 本色 喜剧性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3;K24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文献综述7-12
  • 小引12
  • 1. 生平与曲作考12-21
  • 1.1 生平考论12-14
  • 1.2 曲作考14-21
  • 2. 高剧的思想文化意蕴21-28
  • 2.1 揭露政治黑暗,反映人民苦难21-23
  • 2.2 表达民族情结,,张扬仁义思想23-25
  • 2.3 表现治平理想,抒发孤愤情怀25-28
  • 3. 高剧的艺术成就28-36
  • 3.1 关目精巧28-29
  • 3.2 人物性格鲜明29-31
  • 3.3 体制形式灵活多样31-33
  • 3.4 语言本色,力求肖似33-34
  • 3.5 浓厚的喜剧性34-36
  • 结语36-38
  • 注释38-40
  • 参考文献40-42
  • 后记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正章;《遇上皇》反映了元朝社会情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辛一江;高文秀及其杂剧创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张大新;强权治下人格与意志的闪光——高文秀杂剧的时代精神与文化意蕴[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孔繁信;略论高文秀的杂剧[J];求是学刊;1994年02期

5 翁敏华;;古代酒俗与元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丛玲玲;由《遇上皇》之情节设置看元代文人心态特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古今;;高文秀杂剧简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蔡美彪;杜仁杰生平考略[J];文学遗产;2002年01期

9 晏选军;严实父子与金元之交的东平文化[J];殷都学刊;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1098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98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