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口资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20:17

  本文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口资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户口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 边疆少数民族 科举人口资料


【摘要】:本文以宋代户口为研究对象。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的各年代的户口数据进行统计,结合其它文献,进行细致的考证,以求比较接近当时事实。本文所要考证的是这些数据是否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记录的关于边疆少数民族人口和科举人口的情况。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户口资料数据。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的户口数据进行统计,包括其他文献资料中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不同的记载,进行考证。《续资治通鉴长编》对北宋历年户口的记载最为完整,户数与口数俱全的有33年。因此,本文对《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历年数据进行了统计,同时与其它文献资料对北宋历年户数表进行分析,以求《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数据的可信之数,对我们研究宋初数据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部分是对边疆少数民族户口资料进行分析。由于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而宋王朝内部阶级矛盾尖锐,为了有效的维护其统治,采取如“以夷制夷”的安抚政策。宋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的政策,它有利于促进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有利于巩固边防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第三部分,分析《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科举人口资料。首先把《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北宋历朝科举人数进行统计,从科举人数的变化看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宋初统治者结合自身的政变经历和以往的历史教训,他们意识到拥兵自重的武将势力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于是,改变统治策略,确定治国思想战略时,逐渐形成以“崇文抑武”为核心的国家政策,一方面通过重振儒术和完善科举制,来提高文臣地位;另外又将“抑武”作为长治久安的手段,对军事将领施以压制和打击,缩小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最终达到维护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宋王朝稳定发展的目的。再从“解额”的多少看宋代冒籍现象,在宋代,士人科举发解,认定籍贯是第一步,因为各地区解额的不平均,由此引发了固定解额较少州郡的考生到解额相对较宽的州郡去取解的现象。为了求得功名,很多考生仍然不惜冒险尝试,“冒籍”现象产生。对于这些“冒贯”现象,宋朝政府采取了防范和禁止的措施,通过规定科举考试中各州解额的比例来达到重新配置地区的政治权力。
【关键词】:户口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 边疆少数民族 科举人口资料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导言8-11
  • (一) 研究现状8-9
  • (二) 选题原因9
  • (三) 研究方法9-11
  • 二、《长编》中户口资料数据11-25
  • (一) 《长编》中宋初所得州县户口数据11
  • (二) 其它文献资料中与《长编》不同的记载11-13
  • 1、取荆南的户数11-12
  • 2、灭湖南的府州数12
  • 3、灭蜀的府州数、县数12
  • 4、灭南汉的县数12
  • 5、灭南唐的县数12
  • 6、陈洪进归土的户数12
  • 7、吴越献地的户数12-13
  • 8、灭北汉的户数13
  • (三) 《长编》中北宋历年户口数据13-17
  • (四) 北宋历年户数表分析17-25
  • 1. 同一年代不同户数分析23-24
  • 2、同一书中所列的总户数与各地或分类具体数字之和不同24
  • 3、不同书籍的差异24-25
  • 三、《长编》中边疆少数民族户口资料分析25-43
  • (一) 《长编》中所见北宋各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25-33
  • 1、西北地区25-28
  • 2、北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熟户28-30
  • 3、河东地区30-31
  • 4、西南地区及南方地区31-33
  • (二) 宋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33-43
  • 1、对西北地区的经略34-38
  • (1) “以夷制夷”的安抚政策34-36
  • (2) 土地政策36
  • (3) 赋税制度36
  • (4) 开设市场36-37
  • (5) 赈济政策37-38
  • 2、对西南及南方少数民族政策38-42
  • (1) 土地赋税政策39-41
  • (2) 赈济措施41-42
  • 3、总结42-43
  • 四、《长编》中科举人口资料分析43-58
  • (一) 《长编》中所载北宋历朝科举人数43-49
  • (二) 从科举人数变化看宋代崇文抑武政策49-52
  • (三) 从“解额”多少看宋代冒籍现象52-58
  • 附表58-62
  • 参考文献62-67
  • 后记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胤;宋朝人口统计原则祛疑[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2 李宝柱;宋代人口统计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3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4 李立峰;科举学的文化地理视角[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5 黄登纪;夏时华;;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特点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汪天顺;北宋前中期的西北边疆经略[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6期

7 王荣霞;宋代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因俗而治”政策新探[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8 张清;;论宋初兴文教抑武事的形成[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1期

9 马玉臣;;宋代镇市、草市户口及其有关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兴文;论宋代客户人身依附关系的特点[J];黑河学刊;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辉邋李国华;[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玉坤;辽宋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5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05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