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3:15

  本文关键词: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台文 文献 成吉思汗传 研究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籍文献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既可以对先前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客观地继承发展它,又可以借鉴历史,立足当前,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察合台文文献在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察合台文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研究内容方面,则侧重于文学,对历史著作的研究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对察合台文文献的研究主要是整理,只有一小部分被译为维吾尔文,用汉语研究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本文试图在转写、翻译的基础上,对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中提到的成吉思汗的年寿、成吉思汗对外的征战及传记中的人名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察合台文《成吉思汗传》是一本对于研究中亚历史具有较高价值的史书,传记中讲述了创世神话传说、蒙古部落的形成和迁移、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对西域及中亚的征服等问题,内容十分丰富。 《成吉思汗传研究》一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成吉思汗传》内容简介。其中包括作者写作此书的意图及过程,此书的基本内容以及《成吉思汗传》手抄本及其规格。 第二章,《成吉思汗传》的转写与汉译。其中包括创世神话传说、古代突厥部落的形成及活动、乌古斯的神话传说以及蒙古部落的形成及迁移,最后是成吉思汗的对外征服及其病卒的一些情况。 第三章,成吉思汗年寿考证。关于成吉思汗的年寿,我国原始史料中 察台台工文献《成吉思汗传》研究 早就有享年六十六岁的记载,,这一点清代学者重修元史及各种编年体通史 时均加援用。可是在波斯,元朝统治者之宗室伊儿汗国合赞,曾令其宰相 拉施特编写了一部《史集》,书中称成吉思汗享年七十二足岁。由于《史 集》参考过蒙古人的珍贵史料《金册X,因而它的记载不能不引起历史学 家的重视。自从《史集》被介绍到国内并加以考证后,此说法在我国颇为 流行,而《成吉思汗传》又提出了年寿七十三之说。由于记载中的分歧, 有必要予以充分的论证。本章正是在对汉文史料、蒙文史料及波斯史料研 究的基础上,反驳了本传记所提“成吉思汗年寿七十三岁”之说,同时, 考证出成吉思汗年寿六十六岁。 第四章,蒙古族源的探讨。蒙古族是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在整个东亚 民族史、乃至世界民族史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本章在参阅汉文文献、蒙古文献及波斯文献中关于蒙古族起源记载的 基础上,对本传记中记载的蒙古族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在蒙古族源 的问题上,作者深受波斯文献的影响。作者拟定此书时,基本上依据的是 彼斯文献《史集》。《史集》作者拉施特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伊斯兰教学者, 一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编写的《史集》难兔不以一种伊斯兰教宣教 形式,为成吉思汗等帝王贵族大唱宗教赞歌,将蒙古族源说成是“真主所 授”。传记的作者又是伊斯兰教的大毛拉,作为畏兀尔学者,难免深受彼 斯文化的影响。 同时,本章还指出蒙古部落同突厥语族部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 济上,甚至在文化上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三河之源”不儿罕山即肯 特山区,原是突厥语族民族的居地,蒙古部落迁到这个地区后,十分可能 通过征服或其他途径吸收了不少留在当地的突厥语族人口,从而使本身的 民族成分发生了变化。当蒙古部落还居住在大兴安岭时,狩猎是他们的主 要生产活动,迁居鄂嫩河流域和肯特山区后,他们从当地突厥语族的民族 那里学习了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丰富经验。蒙古人的苍狼臼鹿始祖说,当是 Z 察台台文文献《贼占思汗传》研究 承袭了高车、突厥的狼祖说发展而来的,感天光生贵人的神话,也和畏儿 尔天光照树诞生可汗的传说有一定的关系。 第五章,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原因。 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略地论述了成吉思汗征战的过程。正如传 记所说的那样,真主的宠儿成吉思汗,总是能仰仗神灵的庇护,所向披靡c 成吉思汗自1207年至1227年,对外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战争,其声势之 大,征途之遥,领域之广,均可谓是举世空前。成吉思汗先后出征了唐兀 惕,攻打了金国,收服了西北诸部,西征了花刺子模。 第二部分论述了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蒙古国的 内部状况起了决定性作用。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促进了融 合,缓和了内部矛盾。二,蒙古人信仰萨满教,人们把成吉思汗看作是“长 生天”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符合“长生天”的意志,所以成吉思汗具 有强大的号召力。三,成吉思汗手中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军队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47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英文摘要6-8
  • 第一章 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内容简介8-9
  • 第二章 《成吉思汗》有关史料的转写和汉译9-40
  • 第一节 《成吉思汗传》中有关成吉思汗史料的转写9-28
  • 第二节 《成吉思汗传》有关史料的汉译28-40
  • 第三章 成吉思汗年寿考40-43
  • (一) 成吉思汗年寿六十六有确切根据40-41
  • (二) 驳成吉思汗年寿七十二、七十三岁之说41-43
  • 第四章 蒙古族源的探讨43-48
  • 一、 汉文文献的记载43-44
  • 二、 蒙古文献的记载44
  • 三、 波斯文文献《史集》的记载44-45
  • 四、 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的记载45-48
  • 第五章 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原因48-52
  • 一、 成吉思汗对外的征战48-49
  • 二、 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原因49-52
  • 第六章 《成吉思汗传》中的人名52-56
  • 一、 由突厥语和蒙古语联合构成的人名52
  • 二、 来源于突厥语的人名52-53
  • 三、 来源于蒙古语的人名53-54
  • 四、 来源于汉语的人名54-56
  • 附录一56-57
  • 附录二 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样文57-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忱巴图;成吉思汗与古代蒙古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堀江雅明;伊力娜;;帖木哥·斡赤斤[J];蒙古学信息;1987年03期

3 ;UO楲解答[J];历史教学;1955年04期

4 杜新联;霍俊其;;监国公主传奇[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07年12期

5 王克之;成吉思汗西征定策遗址考[J];中国地名;2003年01期

6 刘刚;从《世界征服者史》和《史集》看成吉思汗西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金点强;;还原历史 真实的郭靖与蒙古大军西征[J];科学大观园;2007年23期

8 乌日娜 娜仁;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正统观念与蒙古大汗的继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那顺巴图;成吉思汗的教育思想[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Л.Л.维克托罗娃;己巳;;蒙古石人研究[J];蒙古学信息;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岱玉;;历史与文化传统视野中的元代成吉思汗家族汗位之争[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舒振邦;;成吉思汗称号考释[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3 赵永春;;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4 郝诚之;;成吉思汗陵在中国鄂尔多斯新证[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5 陈国干;;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史功绩[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6 朱清泽;李鹏贵;;从蒙金战争看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7 那仁朝格图;;成吉思汗《大札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8 刘大有;;成吉思汗病故清水与当地出土的大朝通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诺尔博;;试论土尔扈特的起源——兼论克列特[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10 易华;;黄帝与成吉思汗——从游牧看中国文化的形成[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国清 阿斯钢;末代蒙古王爷:成吉思汗灵柩中确有人骨[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清音;跟成吉思汗学营销[N];经理日报;2006年

3 徐进昌;论成吉思汗对文化的关注和贡献[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4 张代蕾;探寻成吉思汗陵美国大用高科技[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杨猛;成吉思汗墓在中国还是蒙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南开大学 王晓欣;成吉思汗墓安在?寻寻觅觅千古谜[N];天津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高小立;史学家不该缺席[N];文艺报;2004年

8 记者 阿斯钢;研究表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是文盲[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勿日汗;专家称:成吉思汗时代宗教“兼容并包”[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欧周;《千年风云第一人——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出版[N];中国民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日娜;成吉思汗祭祀历史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4 卢茂君;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胡日查;《青史演义》史料来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玉芝;蒙元东道诸王及其后裔所属部众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10 娜日苏;莫日根葛根《金念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江民(敏);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2 代哈斯塔娜;“成吉思汗箴言”哲学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格日勒;《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版本简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云;成吉思汗的创新思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伟;成吉思汗陵祭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乌兰;《成吉思汗箴言》伦理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额尔敦巴特尔;《成吉思汗箴言》的艺术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黄珠拉;拖雷伊金祭奠与拖雷伊金达尔扈特[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李志伟;成吉思汗八白宫历史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刚;论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关系[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11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11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