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回避制度述论
本文关键词:明朝回避制度述论
【摘要】:明朝统治者为了整顿吏治、巩固皇权,制定并推行了严密的回避制度。明朝的回避制度十分庞杂,本文依据有关史籍,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对明朝回避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论述和评价。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明朝的官吏任职回避,包括亲属回避、职务回避、地区回避、特殊官吏回避和任职时间回避。从明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考证,纠正了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记录,并对今人的某些诠释提出了商榷。 第二部分论述了明朝的科举回避,将其分为科场官亲属回避、科考籍贯回避和科场官职责回避三类。科举回避问题前人很少系统研究,本文初步论述了明朝科举回避制度的演变和相关问题。指出了它在防止科场弊端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论述了明朝司法、监察回避,主要分为司法回避、监察回避两大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朝的司法回避和监察回避有一个公正的认识。在对其分析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第四部分从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两个方面对明朝回避制度进一步作出了理论的概括和评价,指出了它在防止、限制藩镇地方割据势力、遏制经济和司法腐败、防止结成朋党等方面的作用。文章最后分析了明朝回避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指出了它的一些弊端,对明朝回避制度之所以不能根除腐败的原因进行了探索。结语部分,谈了一些学习研究回避制度的体会,以及对建立现今国家工作人员回避制度的问题。
【关键词】:明朝 回避 职务 科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5
- 引言和文献综述5-9
- 第一章 明朝官吏任职回避9-23
- 1.1 亲属回避9-11
- 1.2 职务回避11-14
- 1.3 地区回避14-17
- 1.4 特殊官吏回避17-23
- 1.5 任职时间限制23
- 第二章 明朝科举回避23-29
- 2.1 科场官亲属回避24-25
- 2.2 科考籍贯回避25-28
- 2.3 科场官职责回避28-29
- 第三章 司法监察回避29-33
- 3.1 司法回避29-31
- 3.2 监察回避31-33
- 第四章 余论33-39
- 4.1 明朝回避制度的历史意义33-37
- 4.2 明朝回避制度的历史局限37-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3
- 致谢43-44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英;;茶与战争的故事[J];茶博览;2011年03期
2 李铁;;明代的“大跃退”:明代铸钱量只相当北宋两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3期
3 连心;;“公其非是于学校”——论黄宗羲的教育伦理思想[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志芳;郝永红;;关于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A];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征文专辑[C];2003年
2 佟辉;;《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3 陈峥宇;;上市公司的董事回避制度——建立还须健全[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左云鹏;;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根源[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5 林金树;;简论明皇朝保护江南重赋区的若干重要政策[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6 李济贤;;明代苏、松、常地区户籍人口消长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四辑)[C];1991年
7 董丽君;;我国行政诉讼法关于回避主体之规定及其完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郭松义;;明末三饷加派[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9 王冬芳;;明朝对女真人的羁縻政策、文化歧视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10 田澍;;明代八股文略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yN 作者单位 江苏省人事厅;离任回避制度遏制“期权腐败”[N];中国人事报;2005年
2 别芝全 刘文高 徐瑛 李俊屏 李永善 张栋天 张正林;“回避制度”难以回避[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3 徐瑛;专家回避制度应落实[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4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陈保中;无法回避的回避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丁寅;院士评选须有严格的利益回避制度[N];长春日报;2011年
6 丁寅;院士评选须有利益回避制度[N];中国商报;2011年
7 记者 陈丽平;整体考虑如何完善回避制度[N];法制日报;2011年
8 汤忠胜;也应实行法院整体回避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记者 王丹容;试水回避制度 破除曲线腐败[N];温州日报;2009年
10 周建军 陈锦丽;国家权力机关应引入回避制度[N];人民代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涛;明代食盐专卖制度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2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赵洪兴;明代刑法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江继海;明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文;明朝回避制度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华;论我国仲裁回避制度之完善[D];广东商学院;2012年
3 孙智娟;论仲裁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雪君;古代科举回避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琴琴;论我国行政首长地域回避制度的完善[D];湖南大学;2011年
6 薛永红;论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D];辽宁大学;2012年
7 李雪平;刑事回避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金花;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途径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唐春保;我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振武;刑事回避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4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1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