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手段在两周邦国关系构建中的运用及影响
本文关键词:经济手段在两周邦国关系构建中的运用及影响
【摘要】:两周时期,经济手段被全面运用于邦国关系的构建进程中,并有效缓和了两周邦交中的局部矛盾,提升了邦交主体的综合实力,对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新型邦交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索贡取贿的无度、邦交风气的腐化等也为两周邦国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经济手段在两周邦交中的使用变化不仅客观反映了周王室与诸侯国间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还折射出两周社会经济巨变下价值观念的转换。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13&ZD130)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先秦邦交礼仪文化研究”(SWU1409305)
【分类号】:K224
【正文快照】: 两周时期,邦国关系的构建对周王室与诸侯国均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了邦国间的头等大事,周王室及各诸侯国之间纷纷通过军事、会盟、联姻、经济等手段建立邦国关系。学界对军事、会盟、联姻等邦交方式多有讨论,但对经济手段1在邦国关系构建中的实践与作用未加以足够重视。事实上,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叶罕云;;伯夷“义不食周粟”原因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唐旭东;;《逸周书校补注译》一处句读与注释的不同意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赵奉蓉;;《逸周书》物候事象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祝贺;胡小双;;浅谈东胡族系萨满信仰研究的现状及意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赵德波;;汉代士人对霓虹的经学定性及文学表现[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8 李俊芳;;汉代册立皇后礼仪考述[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9 黄立鹏;冯文全;;从儒家生态伦理观看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10 周晓陆;《徕盘》读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王明明;;《孟子》注释疑义一则[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3 张黎明;;中国古代“禁伐”思想中的生态意识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4 张瀚池;;试论《管子》的山林资源管理思想[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5 许欣舸;;近代学术转型期民族史研究方法的嬗变——以民国时期匈奴族源之争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C];2012年
6 王春阳;何明跃;杨娜;;我国“翡翠”身世之探索[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5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国臣;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与推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9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洪义;;简论宋初治国策略中经济手段之运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137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3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