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流内铨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12:23
本文关键词:北宋前期流内铨制度研究
【摘要】: 唐代,负责管理六品以下流内中低级文官的机构为“吏部三铨”。后周广顺年间,将三铨公事合并为一处,称之为“吏部流内铨”,简称“流内铨”。流内铨从后周广顺年间定名,到元丰改制时改为吏部侍郎左选,总共存在约一百三十年。在北宋前期,它与审官院取代吏部成为国家铨选机构,负责选拔和管理中下层文职官员。流内铨与审官院是中唐以后官职与差遣分离的产物。本文拟从流内铨设置的原因及其沿革、流内铨的职责和运作程序、流内铨官员的选任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第一部分:北宋前期流内铨的设置及其沿革。流内铨的设置和废罢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又与北宋政府大胆尝试人事改革分不开。流内铨设置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它是唐末五代,历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向地方政府收回人事任免权和管理权的结果;其二,限制宰相人事任免权以加强皇权是设置流内铨等铨选机构的重要原因。流内铨废除的原因,则主要是元丰改制重新恢复了吏部原有管理职能的结果。 第二部分:流内铨的管理对象及其职能运作。流内铨作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中央人事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就是考核和铨选从八品至从九品幕职州县官的工作。流内铨人事职权的范围,包括节度判官以下从八品至从九品选人的磨勘功过与铨注新职两项任务。流内铨的运作程序则包括日常考核、审核选人寄禄官升转的条件、铨注选人新职时程序的运作等三项内容。 第三部分:流内铨官员的选任和管理。流内铨长官的选任颇重资格,担任判吏部流内铨的官员其官阶和名望往往很高,并且多数人具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由于大多数官员任期较短,故其对流内铨的铨务和法令条规并不一定熟悉。流内铨日常工作运转主要由属官来承担,因此,流内铨属官选任时,特别强调其行政能力。流内铨的主要佐官是主簿和南曹主事,从京官和幕职州县官中选任,而一般属吏则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方能被录用,北宋中央政府为此制定有严格的考试录用制度。 结语,从整体上简要论述流内铨在北宋前期的地位和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少辉;田昊然;;以北宋前期为例看科举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2 龚延明;; 两宋官制源流变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龚延明;宋代中央机构剖析[J];浙江学刊;1993年03期
4 闫庆来;马静;;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写意性之成因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李开周;;苏轼一天花多少钱[J];东西南北;2008年05期
6 ;传世名画[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10期
7 文心;;宋庠、宋祁兄弟小传[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张全明;论北宋后期审计制度的改革与反复[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04期
9 邓魁英;宋词与江西诗派[J];江汉论坛;1984年02期
10 汪家伦;北宋单锷《吴中水利书》初探[J];中国农史;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倩描;徐立群;;北宋前期冀州籍武将述论[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陈桂炳;;吴真人文化的和谐精神[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刁培俊;;20世纪宋朝职役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钱,
本文编号:1166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6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