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妖”:明代中晚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动及其妖魔化

发布时间:2017-11-11 06:35

  本文关键词:说“妖”:明代中晚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动及其妖魔化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中晚期 社会 文化 异动 妖魔化


【摘要】:明代中晚期,是一个极具变化的时代,社会与文化呈现出诸多转向的迹象。面对如此巨大变动的挑战,势必引发生活在这一时代知识人的回应,甚至不乏惊诧之感,将诸如此类的变动视为家庭的不祥之相和社会的"大怪"。在正统人士看来,明代中晚期堪称"妖魔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妖人"辈出,"妖言"四起,"妖物"勃兴,"妖事"频出,却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与文化的基本风貌。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引论:从“妖”说起明代中晚期,是一个极具变化的时代,社会与文化呈现出诸多转向的迹象。面对如此巨大变动的挑战,势必引发生活在这一时代知识人的回应,甚至不乏惊诧之感,将诸如此类的变动视为家庭的不祥之相和社会的“大怪”。明末清初学者周亮工的父亲著述甚富,所作《观宅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志;翟爱华;;《聊斋志异》中三个“真人”形象的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李少军;;《书痴》:封建文人之人生寓言[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3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5 刘蔚玮;;晚明与清中叶山人心态比较研究——以徐渭和郑燮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姜勇;;自然与人文交融,观景与科考并重——论王士性游记的叙述视角[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陈业新;;皖北花鼓灯探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孙瑜;;论蓄妾制及妾的社会地位——以明清时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王斌;;浅探明代民间戏剧搬演的落潮与复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马建春;;“识宝回回”与中国珠宝业的发展[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宝良;;从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5 赵轶峰;;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6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封越健;;明代漕船管理述略[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赵怀舟;贾颖;赵尚华;;《大小诸证方论》引《香祖笔记》文字考略[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卢建一;;明清时期福建海岛开发与海洋权益[A];海洋文化与福建发展[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振中;徐铉及其文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7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郑娟;《颜山杂记》校注及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万鹏;俞平伯散文创作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波;接受视野中的黄庭坚词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周;清代江南水上游事活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康宁;;明代中晚期的社会风气对书画交易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4期

2 蒋玉斌;杨欣;;明代中晚期小说与士人的慕俗心态[J];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3 凌茜;;明代中晚期言情戏中“一见钟情”文体模式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1期

4 达生;;《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J];明史研究;2007年00期

5 陈江;;明代中晚期的礼仪之变及其社会内涵——以江南地区为考察中心[J];史林;2006年01期

6 叶康宁;;明代中晚期的雅贿之风与书画交易[J];文史知识;2009年11期

7 邓万春;明代中晚期文化消费兴盛原因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董贵山;;明代中晚期市隐诗与明代市隐心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叶康宁;;明代中晚期的书法价格初探[J];东方收藏;2010年07期

10 王向峰;;明代中晚期的性情论美学[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达生;;《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丽虹;明代中晚期“苏式”工艺美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鹏;明代中晚期绘画交易方式及特点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艳;明代中晚期博古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和成因[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许彤;明代中晚期“京口三山”的视觉表达及其文化内涵[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4 李升文;论士商交往对明代中晚期文人画的商品化与画家职业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0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70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