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祓”与西汉皇室三月上巳求子之俗——《史记》高后八年“吕后”“高后”异称辨惑
本文关键词:“吕后祓”与西汉皇室三月上巳求子之俗——《史记》高后八年“吕后”“高后”异称辨惑
【摘要】:《史记·吕太后本纪》载吕太后八年还过轵道时,有"吕后祓""据高后掖""高后遂病掖伤"句,看似"吕后""高后"是为二人。后人多以二者本为同指,太史公此处记载体例错乱。然吕太后八年确有两位吕姓皇后并立;考察西汉皇室的三月上巳祓禊之俗,又以求子广嗣为目的,合于祓祭目的的只有少帝之吕皇后。故而《史记》此纪事中,"吕后祓"应为少帝之小吕后的祓祭,此"吕后"抑或"吕氏"之讹,其与"高后"当为二人。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安徽省公益地质调查管理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2JJD770020)
【分类号】:K234.1
【正文快照】: 一、《史记》吕太后八年“吕后”“高后”异称献疑《史记·吕太后本纪》(以下简称《本纪》)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纪事:“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腋),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文中前句称“吕后祓”,后句则谓苍犬据“高后掖”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波;;西汉皇后玉玺和甘露二年铜方炉的发现[J];文物;197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耕,龙剑平;《史记》徐广注版本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易平;;“江南本”《史记》考略[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3 王轶;;古代史传“虚构”说辨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殷翔;;试论司马迁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廖芝馨;;此岸与彼岸——浅谈《诗经》国风中的“渡水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郑彩云;熊慧勇;吴志刚;;先秦政治救灾制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张捷;;“黑”词义与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任强;也谈《大武》章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张静;;方以智《物理小识》中的气象学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毕红刚;;中国文学自觉考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2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3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安性栽;;《国风》之婚姻观念辨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周凤霞;;汉代巫蛊术溯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质夫;;西安三桥镇高窑村出土的西汉铜器群[J];考古;196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维;上巳风俗流变[J];寻根;2004年03期
2 樊露露;;从两晋南朝上巳诗看四言诗体的流变和特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尹奇岭;;上巳诗社考[J];新文学评论;2013年03期
4 张结;;丙戌上巳日与诸吟友同游西山之大觉寺[J];岷峨诗稿;2006年04期
5 张丑平;;论节日文学的创作心理和审美体验——以上巳、清明、寒食节为例[J];山花;2012年02期
6 李红雨;;上巳春光[J];中国民族;2012年11期
7 涂敏华;;上巳、清明、端午:古代都邑赋中的节日镜像[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1期
8 李然;上巳节俗演变的文学轨迹[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吕雪梅;;论上巳习俗对晋代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燕;;从宋词看上巳节俗在宋代的流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立敏 中国艺术研究院;三节融合的“清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特约评论员 杜宇;清明节其实也是寒食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谭忠国;载酒跨驴郊外去 逢人只说拜新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赵文侠;清明节 感恩纪念催护新生[N];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丑平;上巳、寒食、清明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薛冰;三月三与唐代上巳诗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2 纪旭;魏晋南北朝上巳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何丹;宋代上巳诗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高寅平;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俗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严雁;六朝春禊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2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7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