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承德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2:00
本文关键词:明清承德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摘要】: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腹地,北靠辽蒙,南邻京津,东和东南与省内的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接壤,西于张家口市相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京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承德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京津的环境质量。 古代的承德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交织,生态环境良好,主要以森林和草坡为主,耕地面积一直比较稀缺,森林覆盖率高。良好的生态条件滋养孕育了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适宜于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白桦、白杨、蒙古栎等的生长;曾经是野猪、野兔、狐狸、虎、狼、熊、野骡子、鹿、狍子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承德的农业虽然起源很早,本区已经发现了原始农业有关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但是开始大规模农垦的时间比较晚。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人类从森林草原索取的物资越来越多,导致了对森林、草原的持续破坏。明清以后承德的生态环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清朝,由于承德地区地处关外,离京师比较近,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统治者便在此地大兴土木,修建行宫避暑消夏、接见各少数民族首领巩固北部边防。为了解决关内因清政府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和圈地运动带来的人、地矛盾,清政府有计划的招募汉民前往口外种地,加上直隶、山东、山西的大量流民开始涌入这一地区,本区开始大规模农垦,随着人口的增加,兴隆、围场等地方也下令开围招垦,致使森林遭受滥砍滥伐,牲畜被捕杀殆尽。辛亥革命以后,本区处于交战之地,又遭到战争的破坏,承德附近的落叶林几乎被破坏的荡然无存。森林植被系统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致使大量的珍贵的动植物资源灭绝,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本文试图通过清朝前后承德的森林及草场的变化分析承德生态环境的变迁原因及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提出治理承德生态环境的途径。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承德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沿革、原始生态概况;第二章,详细分析了承德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过程以及引起承德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特别是明清时期,由于承德特殊的地理位置,承德的重要性凸显,这一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第三章,承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不仅给承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气候变暖;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土壤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严重制约了承德经济的发展。所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承德地区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承德的生态旅游业,实现承德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玲,于多珠;清代承德庄田起始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董建新;丁晓松;;承德市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3 高俊虎;三百年来承德地理环境演变趋势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4 王金茹;论承德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姚雪峰;承德市生态旅游的保护与利用[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刘玉春,王晓晨,姜红安;发展承德节水生态农业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年01期
7 袁森坡;塞外承德森林历史变迁的反思[J];河北学刊;1986年02期
8 王占升;;承德市水文特性分析[J];海河水利;2007年01期
9 孟庆坤;承德市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S1期
10 张小利;;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文;中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变迁和生态灾害的历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73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7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