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金汉人与金朝的教育和科举

发布时间:2017-11-26 01:24

  本文关键词:仕金汉人与金朝的教育和科举


  更多相关文章: 金朝 仕金汉人 科举制度 教育


【摘要】:本文试图从仕金汉人的角度展开和审视金朝的教育和科举制度。在文教体制的沿袭和创新上,仕金汉人通过积极的努力加速了金朝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政治层面上,仕金汉人作为非掌握政权民族,与教育科举事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影响也非常明显,他们的政治地位通过与科教文化的紧密结合而日渐提高。伴随金朝教育和科举制度的鼎盛,仕金汉人阶层逐渐庞大,他们围绕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个中心在各方面有所建树。本文试图彰显仕金汉人通过教育和科举制度,对金朝政治、文化、民族融合所起的积极作用:不仅稳固了金朝的统治基础,更使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这便是研究仕金汉人和金朝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意义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四礼;;金世宗参与海陵王弑君夺权史事考[J];北方文物;2009年03期

2 顾宏义;;宋金采石之战考[J];东北史地;2010年03期

3 武玉环;;金代的水利建设[J];北方文物;1989年03期

4 李峭仑,蔚润明;试论元好问碑记文章的史学价值[J];晋阳学刊;1990年05期

5 王曾瑜;从康熙的议论谈宗泽、岳飞等抗金[J];史学月刊;2004年04期

6 竹方斌;;章半仙失算金家[J];科学与无神论;2007年04期

7 韩育臻;;金朝文化政策成因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聂立申;;金朝党怀英籍贯、家世和生平略考[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麻铃;;金朝“夷可变华”及“华夷同风”的治边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11期

10 夏宇旭;;浅析宋朝对金治下契丹人的招诱[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桂轩;;金朝铜禁政策小议[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2 刘绍明;;谈金人与金朝钱文书法[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3 沈斌华;;专以交钞愚百姓[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4 张良友;;金朝平凉府《贞yP宝券》钞版[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杨君;;金朝钱币窖藏中之铅钱举隅[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6 李鸿宾;;我对“金界壕”与“长城”概念的理解[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7 董耀会;;金长城的建置、戍防及后勤保障之探讨[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8 王岗;;金朝定鼎中都述略[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培华;;关于金长城的三个问题[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10 杨君;;金朝钱币窖藏中之铅钱举隅[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楠 张广利;郝金朝大山深处写传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金淼;在遗址公园看金朝那些事儿[N];哈尔滨日报;2011年

3 韩日田;淘金朝鲜时机已到?[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4 祁建;探访金朝皇陵遗址[N];中国气象报;2003年

5 任兵;坎坷路上铸辉煌[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郭宏鹏 实习记者 张海滨;做个好律师要用一生来追求[N];法制日报;2004年

7 王亮;金朝成的物流走向[N];国际商报;2006年

8 马莉 祁建;探访金朝皇陵遗址[N];中国商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罗红耀;郝金朝 以人格魅力打造精品企业[N];经理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黄新民;新世纪的太阳[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孝伟;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德洋;金朝中原乡村社会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8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沈文雪;宋金文学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定勇;金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韵;仕金汉人与金朝的教育和科举[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文卓;金朝女性社会地位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神田勇挥;论金朝朝贡册封体制的衰亡[D];吉林大学;2012年

4 于菲;金朝前期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探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丛;金朝前期的事金宋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谢恩禄;金朝上京区域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芮素平;金朝立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彭朝阳;伪齐政权述论[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马晓光;金初汉族士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2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28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