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蕃和南诏的制盐技术比较分析——兼论吐蕃东扩之原因
本文关键词:唐代吐蕃和南诏的制盐技术比较分析——兼论吐蕃东扩之原因
【摘要】:唐代,吐蕃境内盐业资源有限和制盐技术落后成为吐蕃政权东扩的原因之一,这可以从吐蕃、唐王朝和南诏国三者在"昆明池"不断发生争夺盐池的持久性军事博弈中得到证实。这一时期,吐蕃主要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炭取法"制盐技术,而南诏国在其境内已多采用更为复杂有效的煎盐法制盐。通过对唐时期吐蕃和南诏国两个政权不同制盐技术的分析,不但可以了解到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族群掌握的制盐技术是不同的,而且围绕盐的争夺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以此形成的新的文化因子,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和交融,促进了藏彝民族走廊的形成。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以来川滇藏交界区盐税改革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XMZ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桂藏两区盐业变迁比较研究——以北部湾盐场和澜沧江峡谷盐田为例”(项目编号:KY2015LX204)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盐文化研究)立项项目“川青滇藏交界区的盐业与民族文化交融研究”(项目编号:YWHZ15-01)阶段成果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2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7页。3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4应民:《吐蕃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0页。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吐蕃占领“昆明池”1的这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是青藏高原远古人类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日根;吕小琴;;析明代两淮盐区未取晒盐法的体制因素[J];史学月刊;2008年01期
2 房建昌;西藏盐业及盐政史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赵心愚;吐蕃入滇路线及时间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杨文顺;唐代麽些蛮与吐蕃、南诏关系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白广美;中国古代海盐生产考[J];盐业史研究;1988年01期
6 房建昌;西藏盐业的兴起、发展及其衰落[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1期
7 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陈志华;郑祯诚;;巴蜀时期古愱国源流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范金民;明代徽州盐商盛于两淮的时间与原因[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5 朱小阳;;明代涟湖徽州鱼商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崔文峰;;中日创世神话的异同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卢永林;;关于“回回”民族的两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周治勇;;涵化与蜕变:一个苗族村寨文化变迁的社会学视野[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易学;重庆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廊基础建设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孔又专;;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毅;杜凡丁;;中国西南地区的碉楼建筑刍议[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孟莹;文晓斐;;少数民族地区灾后聚落重建——以北川吉娜羌寨重建为例[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和玉媛;;纳西族帽饰符号意义考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赵富荣;张R箈C;;佤族《司岗里》神话与古濮人的迁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陆双梅;;云南少数民族抢婚(偷婚)习俗的文化探析——以奔子栏藏族偷婚习俗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8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9 赵心愚;;吐蕃入滇与滇藏交通的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10 戴小明;盛义龙;;民族识别与法律认定——(亻革)家认定个案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毕昱文;1912-1928年长芦盐区缉私武装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梁中桂;尔卜羌寨村民的神圣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琼艺;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王玉杰;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把红梅;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陈嫦娥;明清珠江三角洲燃料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刘丽伟;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艳花;纳西东巴文经书中省略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艳;湖北民俗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范彦娜;裕固族、保安族和东乡族3~13岁儿童体格现状与6年对比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新固;;西藏的盐粮交换[J];西藏研究;1982年03期
2 郭大烈;;唐代吐蕃经营西南的历史作用[J];西藏研究;1983年03期
3 赵橹;;南诏北臣吐蕃发微[J];西藏研究;1990年04期
4 冯智;;吐蕃南诏神川铁桥[J];西藏研究;1992年02期
5 刘淼;明代海盐制法考[J];盐业史研究;1988年04期
6 朱义仁;徐先启与盐业[J];盐业史研究;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锦花;;福建晋江浔美盐场制盐技术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罗伯特P·穆索夫,张世福 ,张莉红;人类早期的制盐方法[J];盐业史研究;1992年01期
3 沈敏,,卢正兴;两淮制盐技术史话[J];盐业史研究;1994年03期
4 黄世瑞;明清时期广东的酿酒与制盐技术[J];广东史志;1995年03期
5 张宝刚;;黄骅盐区滩晒工艺[J];盐业史研究;2006年03期
6 刘淼;《熬波图》的一考察[J];盐业史研究;1995年04期
7 郭正忠;我国海盐晒法究竟始于何时[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年01期
8 刘洪升;试论明清长芦盐业重心的北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薛宗正;;明代灶户在盐业生产中的地位[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3年00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於豪杰 通讯员 陈晶;海水淡化产生废水咋处理?晒盐去![N];舟山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宏;STS视阈下的唐代河东“垦畦浇晒”制盐技术[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5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352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