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教”与明代心学的遥契呼应
本文关键词:“罗教”与明代心学的遥契呼应
【摘要】:"罗教"的教派经典《五部六册》,虽然未对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阳明心学加以直接"引证",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与阳明心学相似的气象,包含着与心学相通的理念,体现了心学对罗教的影响以及罗教对心学的遥契;而阳明后学中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和观点,亦表现出对当时社会影响颇大的"罗教"宗旨的呼应。这一现象,既说明同一时代的各种社会思潮、文化学术、宗教理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的,亦表明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在明代已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至深至远。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罗教”是中国明代中叶兴起的民间宗教教派,也被称为“无为教”或“罗祖教”。该教派创始人罗梦鸿(1442-1527),山东即墨人,通过对以往民间宗教信仰的批判整合、对中国佛教的吸纳改铸、对道教的合理扬弃、对儒学的适度采撷,创立了自己的教派经典《五部六册》。1之后,众多民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2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刘伟菁;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时代诠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黄世福;朱熹思想与佛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郭淑新;朱子、阳明圣人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彭启福;;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耿建涛;石慧广;;儒家“君子人格”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唐宏;;水·鱼·道——渔父意象与老庄思想关系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王红丽;;春秋战国时期夷夏关系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作峰;王平;张六通;;《内经》病机理论中的多元文化辨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2 郑晓江;罗伽禄;;论罗汝芳的生命之学[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九辑】(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彭启福;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杨实生;清流与晚清政治变革[D];湖南大学;2011年
7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8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洋;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曾加;张家山汉简法律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林喜妮;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栋;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婷;《论语》中文化负载概念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伟伟;认知视角下《论语》的概念隐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马进;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毕建志;先秦儒家君子德性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茜;新课标之后初中语文教材中《论语》的教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陶;1917-1927:文学批评的革命[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俊;;浅析王艮的斗争策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树俊;;试论王艮的修道思想[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树俊;;关于王艮“人欲”思想的初步探讨[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4 张树俊;;王艮“百姓日用是道”之辨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季芳桐,丁新农;王艮与禅宗[J];东南文化;2000年07期
6 朱汉民;良知的裂变──论王艮[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7 胡维定;王艮“身本论”的主体存在价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蔡桂如;王艮之“学道"及其现代意义[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谷海英,李英;论王艮理学思想的精神内核[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于云瀚,仝晰纲;从王艮到李贽[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庆林看望王艮仲先生[N];人民日报;2012年
2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许可对省十届人大代表王艮涛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N];湖北日报;2003年
3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传统社会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方志远;关于泰州学派王艮“艮”字读音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路园;王艮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王艮尊身思想伦理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国凤;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及其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强芬;王艮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4 王冰;王艮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佳;王艮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6 王强;王艮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静;王艮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罗元;王艮平民儒学思想体系简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缪再强;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之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10 唐新林;王艮对内圣与外王的双重追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9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3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