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05:24
本文关键词:清代学田研究
【摘要】: 学田制度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财政史上的一大创举。学田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封建时代办学经费的困难,扩大了社会受教育面。同时更有利于封建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强化文化专制。本文以清代学田为典型个案,就其产生、分类、经营管理、数量及其历史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一部分阐述了学田的产生及在明代的兴起。学田的产生是我国古代社会府县之学兴盛所造成师生额数日益增多与国家教育经费紧张之间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它产生于宋代,发展于元明,至清代达到高峰。清代是学田制度发展最为完善并走向终结的时期。 第二部分对清代学田按来源进行了分类。清代学田可分为六大类:其一是朝廷赐田;其二是官府拨田;其三是地方官府或学校买田;其四是官绅私人捐助之田;其五是垦田;其六是清复田。其中,清前期朝廷赐田在各类学校中占居主导地位,中后期捐田则跃居首位。 第三部分探讨了清代学田的经营管理。清代学田经营管理主要采取官营和民营两种形式,且民营化倾向日益明显。其土地亦采取契约租佃方式经营,实物定额租占居主导地位,货币地租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四部分考察了与清代学田总数相关的几个问题。清代学田总数超佚前代,至乾隆时期达到一百一十余万亩之多。学田总数与学田租入总数的增长并不同步,而且,各地学田总数发展也不平衡。 第五部分论述了清代学田的历史作用。清代学田兴盛,既为清王朝发展文教事业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以经济文化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它在制度上的完善,,丰富了世界教育财政史篇章,为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筹资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49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河清;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灿灿;宋代的学田制度[D];郑州大学;2011年
2 赵振丰;清代畿辅地区义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3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4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