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符的道德精神
发布时间:2017-12-03 13:25
本文关键词:论王符的道德精神
【摘要】: 王符是东汉中后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重要代表。近来年,对王符及其著作《潜夫论》的研究日渐增多,但前人仅侧重于对王符生平、思想层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道德精神来揭示王符研究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价值。道德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自文化热兴起以来也成了学者们关注、研究的焦点,但对道德精神的研究大多是从哲学领域去研究,在历史学领域几乎没有。所以,本文希望从历史学的角度去研究王符的道德精神,以助于对王符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王符的道德精神,主要从他关注国家命运的政治情怀、重视人民关注民生的道德精神、愤世嫉俗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对正义的追求与实践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王符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以大无畏的精神去为国担忧。为国家治理与发展出谋划策的救国、救世精神,是王符关注国家命运的道德精神的体现。 其次是重视人民关注民生的道德精神。王符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强调、提醒并希望统治者能以民为本,把富民当作富国的前提,关心、爱护人民。他这种处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民、为国的抱负和信念是其道德精神的重要体现。再次,王符在黑暗的政治环境中置生死安危于不顾,以激进的态度对东汉中后期的思想文化和现实社会中的腐败、奢靡、虚伪,进行揭露和批判;隐藏在揭露和批判背后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王符通过对交利相亲、重利轻义以及荣辱世俗观念的批判,极力倡导人们以义至上,重义轻利,不为利益所屈服,并希望人们能以公平、公正的态度看待问题,以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这是王符的人格精神,也是他的道德精神的光辉写照。 由于道德精神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所以王符道德精神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这是可以理解的。对王符的道德精神我们应有所扬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4.2;B234.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聚友;论春秋时期的道德精神[J];东岳论丛;1997年05期
2 王步贵;王符的贫富道德观念略论[J];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3 刘文英;评三十多年来的王符研究[J];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4 辛旗;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与东汉末年清议思潮[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5 李学勇;试论民本思想在王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6 王显春;孔孟道德精神的核心与原则[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7 冯天瑜;宗法社会与伦理型文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樊浩;论中国道德的精神[J];孔子研究;1994年01期
9 钱逊;中国传统道德精神[J];齐鲁学刊;1994年02期
10 陈谷嘉;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三大特征[J];求索;1986年05期
,本文编号:1248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4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