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邮驿制度考略

发布时间:2017-12-05 11:13

  本文关键词:清代山东邮驿制度考略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山东 邮驿制度


【摘要】: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它是历代政府施行有效统治的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平时,邮驿是传达政令、沟通中央与地方及地方间联系的纽带;在战时,它是飞报军情、指挥作战的有力工具;遇到重大灾异和事变,它又是政府采取特殊措施,处理非常事故的重要手段。 邮驿制度起源于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于秦汉隋唐时期渐具规模;到了元代,邮驿制度盛极一时;明清时期,邮驿制度趋于完备,在清康、雍、乾时期,邮驿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也开始了它的衰落。清代山东邮驿的设置在经历了添设—裁撤—添设的过程后,到清末共有驿站139个,驿铺1080个左右。而连接这些驿站的路则形成了山东四条重要的道路,其中两条则是京师通往广东和福建的官路。清代对邮驿的管理分中央和地方二级,地方管理又分省级和州县级二级,地方管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改革和实践后,最终确定了具体的管理体制即由道员兼管到臬司总核,由驿丞专管到州县兼管。 由于统治者的努力,在清前、中期,邮驿发挥了它的重大作用,传送公文、接送使客、转运物资,速度快,效率高。山东的邮驿则成为国家对山东地方进行统治和山东地方维护中央统治的重要工具。同时邮驿在山东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则突出表现在经济方面,发达的水陆交通促进了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运河沿线和内陆两种类型的商业城镇。 从乾隆中期开始,邮驿的弊端就暴露出来,越站之害、枉道之害、滥费之害、蒙混之害、假公之害等等。山东驿站则骚扰严重;贪污腐败,严重亏空;驿站、驿路破坏殆尽;再加上西方近代通讯技术的传入和近代化交通方式的发展,古老的邮驿制度开始了它的近代转型,山东邮驿在经过创办电报局和建立邮政局两个步骤之后,完成了它的近代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纯瑛;试论明代驿递系统的社会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宫宏祥;清代的邮驿立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0期

3 李良品,李金荣;清代三峡地区邮驿的设置、管理与功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254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54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4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