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12-05 13:17
本文关键词: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形成
【摘要】: 战国时期,学术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了三大典型的学术中心,分别是战国早期魏国西河学术中心、中期齐国稷下学术中心、晚期楚国兰陵学术中心,另外还有些区域性的学术中心,如鲁国曲阜学术中心、楚国兰台学术中心、燕国学术中心、秦国咸阳学术中心等。 战国时期三大学术中心形成、发展的次序,大致呈现早期西河学术中心—中期稷下学术中心—晚期兰陵学术中心的方向性转移,最后战国时期学术随着秦王朝统一而统一于咸阳。 战国时期学术中心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点:西河学术中心将儒法充分结合;稷下学术中心融合百家,调和儒道名法;兰陵学术中心提倡礼法并重,学杂帝王之术,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这些学术特点的变化大致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术发展的历程,同时三大学术中心也形成了各自的学术代表人物,如西河的子夏等、稷下的稷下先生等、兰陵的荀子等。 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形成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的发展,加快了战国时期学术融合的步伐,抒写了战国时期学术的华丽篇章,对汉代学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战国时期楚地大量简牍帛书的发现,如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简等,出土了大量儒家类的书籍,而在楚国本土尤其是南楚犹以道家文化为盛,儒家类简牍的出土体现了战国时期学术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发展过程,这些发现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战国时期学术发展史的认识。 最后战国时期学术随着秦国的政治统一而统一,百家争鸣就此结束。秦王朝的文化专制阻碍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荣耀;先秦至汉三次学术中心的形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J];求是学刊;1995年06期
2 田旭东;;战国写本兵书——《曹沫之陈》[J];文博;2006年01期
3 刘毓庆,郭万金;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J];文史哲;2005年01期
4 吴良宝;;战国时期魏国西河与上郡考[J];中国史研究;2006年04期
5 田旭东;先秦齐国兵学成就略论[J];中国史研究;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1254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5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