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朝改土归流起因新说
本文关键词:清雍正朝改土归流起因新说
【摘要】:雍正帝即位之初,承袭了康熙帝在土司地区安静为主避免生事的政策。后来雍正帝为了追求良好的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对于土司看法发生转变,在推行保甲制度的过程中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同时,清朝以汛塘划地设点,扼制道路,形成治安网络。在推行保甲、汛塘以控制地方社会的过程中,雍正君臣将未能直接控制的湖广、云贵等南方地区土司作为严重问题提出,土司所在地区的争杀抢掠显现出来,成为清政府缉盗的对象,雍正君臣还将改土归流作为处置土司的有力措施。雍正三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在贵州省贵阳府广顺州仲家族村寨建立营房,长寨的建房增置防汛引起土司抵抗,长寨事件是引起后来改土归流的导火索。改土归流后行保甲、设汛塘可证其初衷在此,清朝通过设置保甲、汛塘,有效地控制了地方社会。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9.2
【正文快照】: 清代雍正朝改土归流无论作为政治制度史,还是边疆民族史,都是一个重要问题,一直为学界所重视。就改土归流起因来说,学界的观点并未统一。关于雍正朝推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已有若干综述作了归纳。?由此可知学者的分析是从土司与朝廷两方面以及历史背景进行的。就历史背景而言,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中应;建国以来关于“改土归流”问题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2 李世愉;清雍正朝改土归流善后措施初探[J];民族研究;1984年03期
3 贾霄锋;二十多年来土司制度研究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中应;建国以来关于“改土归流”问题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2 郭宸利;;贵州彝族文化研究20年[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 许庆如;;清代贵州义学经费来源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张鑫昌;李兴福;;鄂尔泰奏折与云南改土归流(续)[J];档案学通讯;2008年02期
5 郭宸利;;近年来水西文化研究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6 郗玉松;;改土归流后湘西民族地区教育快速发展之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张滋润;;试论明代改土归流的影响[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彭永庆;刘鹤;;清代湘西民族地区“义学”教育的历史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9 张文;;火器应用与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J];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10 刘鸿燕;;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土司制度研究综述[J];昆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本军;震动与回响[D];云南大学;1999年
5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马亚辉;康雍乾三朝对云南社会的治理[D];云南大学;2013年
8 袁轶峰;反客为主:清代黔西南民族区域的客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朋;元代西南军事武装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李婧;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贵州思南府的社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莉;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对西藏地方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赵晔;永胜土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冯海晓;明代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土司制度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耿海珍;明清衙署文化与其建筑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隋立宁;雍正朝西南地区的社会改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秋影;清前期“安插”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庆如;清代贵州义学的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马亚娜;昭通与清朝的改土归流[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愉;试论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和目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覃树冠;清代广西的改土归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谈琪;广西“改土归流”的社会基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4 罗友林;;评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5 侯}9庄;;清代尨州“改土归流”奻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6 胡积德;;清代盘江流域布依族地区改土归流与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转化[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3期
7 范同寿;西南各族土司制度的瓦解与清代前期的改土归流[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8 张永国;;略论贵州“改土归流”的特点[J];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03期
9 张雄 ,彭英明;湖广土司制度初探[J];江汉论坛;1982年06期
10 石邦彦;清朝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忠良;雍正中期“江南案”透析[J];清史研究;2001年01期
2 黄云;试论雍正的廉政建设[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3 韦庆远;博览档卷求信实 论析雍正功力深——评介杨启樵著《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J];史学集刊;2003年01期
4 苏红彦;由李卫升迁观雍正之用人[J];阴山学刊;2003年06期
5 戴逸;雍正继位的历史疑谜[J];领导文萃;2003年11期
6 王志明;雍正反腐败的政治极限[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7 曹松林;郑林华;;雍正朝河政述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曹松林;郑林华;;雍正朝河政述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石美珊;;雍正“推普”上谕的积极影响及教训[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冯尔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雍正四年五月十七日上谕》解读[J];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善浦;;雍正陵寝选址史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2 郝用威;;绿松石谓的由来[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挺;;世族与豪强大族之辨:明清之际潮州的宗族与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正忠告:“做实在好官”[N];中国档案报;2004年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研究馆员 李国荣;雍正告诫百官要“实心任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苏宁 连锦添;“雍正老头”让故宫文物越海重逢[N];人民日报;2009年
4 陈斌华 应坚;“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落幕台北[N];团结报;2010年
5 关山远;雍正之后,,为何贪腐愈烈?[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李国荣;雍正新年颁赐“福”字[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肖颖;罕见雍正珍瓷下月京城登场[N];中国商报;2012年
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朱杰军;法治不彰 吏治难行[N];中国经营报;2014年
9 李应和;雍正皇帝的惩贪倡廉[N];中国档案报;2002年
10 李国荣;“雍正砍头”:子虚乌有的“维民所止”试题案[N];中国档案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连银;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侯俊云;雍正朝东南海疆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健;雍正初年朋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洋;雍正帝平议[D];山东大学;2008年
3 冀伟;雍正朝禁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邓宾宾;雍正帝打击科甲朋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宏芝;雍正初年会考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孙兵;雍正帝察吏之术与用人之道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郑林华;雍正朝河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文佳;雍正的儒、佛思想及其实践[D];安徽大学;2012年
9 冯飞;论胤祥[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袁飞;从王士俊开垦案看雍正朝官僚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5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5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