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对刘宋的和亲与皇室婚制的汉化
本文关键词:北魏对刘宋的和亲与皇室婚制的汉化
【摘要】:北魏与刘宋之间的和亲是贯穿宋魏间前期交聘的一个核心议题,但三次和亲之议都因刘宋"依违不绝"的态度而未能成功。北魏在向刘宋求和亲时体现出鲜明的胡族政权特征,表现为将南方的宋看作中原王朝,而对己以胡族政权自居。魏太武帝死后,北魏对和亲的态度不再积极,这与北魏王朝婚姻观念的汉化密切相关。以和亲为名的部落交婚胡族遗制,也在北魏皇室婚姻制度的汉化背景下逐渐消亡。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39.21
【正文快照】: 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北魏王朝也曾经与多个民族政权进行过和亲,崔明德先生《中国古代和亲通史》曾辟若干专题作过细致而深入的研究。1有关北魏皇室婚姻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涉及和亲问题。2不过学界所关注的多数都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发生在北方胡族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宝富;北朝魏、齐、周宗室女性的通婚关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刘则永;刘宋皇室之婚媾[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高诗敏;北朝皇室婚姻关系的嬗变与影响[J];民族研究;1992年06期
4 柏贵喜;;北朝胡人贵族门第婚中的胡汉通婚[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金仁义;李四红;;南朝国婚与政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倪润安;;呼伦贝尔地区两汉时期考古遗存的分组与演变关系[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5 秦冬梅;论东晋北方士族与南方社会的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申宪;;试论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的匈奴、高车、柔然族成分[J];北方文物;2006年04期
7 丁利娜;;拉布达林、扎赉诺尔墓地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8 吴松岩;;盛乐、平城地区北魏鲜卑、汉人墓葬比较分析[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9 孙勐;;北京石景山出土金代吕嗣延墓志考释[J];北方文物;2009年03期
10 蒋新红;;浅析南朝士族的婚姻[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郑德英;;东胡系诸部族与蒙古族族源[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5 冯继钦;;有关奚族族源的两个问题[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6 煍志PI;;从爵制的角度试释《津关令》之“鲁侯”现象[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7 苏小华;;读隋代墓志札记[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魏俊杰;十六国疆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蕾;鲜卑拓跋部政权的建立及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聪聪;钱大昕经学成就及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廖勇;论《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类》考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7 齐小荣;屠各刘渊即匈奴大单于位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王云云;西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郡县设置和官吏选拔[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吕阳;“盛乐城”与“盛乐宫”地理位置考辩[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梁娟娟;范晔《后汉书》论赞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祝总斌;刘裕门第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祝总斌;晋恭帝之死和刘裕的顾命大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吴成国;从婚姻论东晋南朝门阀制度的盛衰[J];江汉论坛;1997年09期
4 赵志坚;魏晋南朝的门第婚姻[J];历史教学;1997年08期
5 朴亨宽;论刘裕的家世与执政过程[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陈琳国;论晋末刘宋军功家族的三种类型[J];中国史研究;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重;;“刘宋”为何人[J];读书;1983年10期
2 施阑;山水画产生的思想根源——兼谈“东晋”“刘宋”山水画之异[J];美术研究;1984年02期
3 黄平芳;刘宋朝救荒措施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庞骏;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J];史学月刊;2003年06期
5 张玲玲;刘宋政权重视赈民的原因[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张化;刘宋“蛮变”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永平;;论刘宋公主之淫恣及其对政治之干预[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8 白崇;;刘宋士人人格调整及其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9 王明前;;刘宋、南齐财政体系与货币政策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永平;;刘宋时期佛教僧尼与社会政治之关系考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俊飞;;刘宋一朝之生态环境保护(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英;;刘宋郊礼简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建中;;刘宋孝武帝的宫闱之丑与皇权斗争[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程爱勤;;论刘宋王朝与扶南王国交往的宗教动因[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永平;;刘宋皇族之“本无术学”及其行为粗鄙化之表现[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黎虎;;郑羲使宋述略[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邵磊;;刘宋临澧忠侯《刘袭墓志》疏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思宝 邵建军;刘宋斌到九三惠康食品公司调研[N];北大荒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飞飞;刘宋帝王与宗教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左华明;整合与破裂[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友宝;刘宋皇室乱象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2 李方晓;刘宋诏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孙祥伟;刘义康之乱与刘宋政局的演变[D];南昌大学;2007年
4 王丽敏;刘宋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变化述论[D];郑州大学;2007年
5 周海霞;刘宋骈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紫钰;刘宋宗室政治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李春艳;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顺禹;刘宋宗王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汪奎;中外军体制与南朝刘宋政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崔洁;刘宋拟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9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5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