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本文关键词: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摘要】: 本文主要依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前辈学者的相关论著,对汉代河西地区人口分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概况等。 第二部分为汉代河西的民政系统人口及数量,包括内地移民、少数民族和奴婢。主要论述了移民、少数民族和奴婢的来源、管理、生活及待遇等问题,并对民政系统人口数量进行了推算。 第三部分为汉代河西的军屯系统人口及数量,包括军队成员(戍卒、田卒、骑士、庸卒、应募士、谪卒、良家子)、士卒家属、葆子、私从者等,主要对这些人的身份、来源、活动等进行了考证,并对军屯人口的数量进行了推算。 第四部分为汉代河西司法系统人口及数量,司法系统管理下的人口主要有囚犯、囚犯家属和恶少年,主要对囚犯的来源、管理和生活,以及恶少年的身份、活动进行了考述,并对司法系统的人口数量进行了估计。 第五部分为流动人口,包括是客民、流民、商人、外国使团等,主要对客民的身份、活动及流民、商人、外国使团的活动等问题进行考述。 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依以上各部分的考述为基础,对汉代河西人口的构成特色及其影响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境内的驿站[J];党的建设;2010年04期
2 张骏;;汉代的剑术演变与刀术兴起[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3 赵雨星;;河西走廊古代少数民族收继婚初探——以乌孙、匈奴为例[J];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4 张书畅;;论汉代陶瓷雕塑艺术风格的形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5 傅亮;;浅谈出土文献中鸠杖与汉代养老制度[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6 曹玲;刘明春;郭小芹;许蔚生;蒋菊芳;;河西走廊春季透雨日期的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1年03期
7 马兰;;从《释名·释床帐》解读汉代家居文化[J];华章;2011年14期
8 陈文鸣;;河西走廊的天马[J];科学大观园;2011年12期
9 李海军;;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思路探析[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10 刘军;;汉代军事后勤思想述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德;林军红;;河西走廊土地开发整理历史成就、现存问题及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江灏;吴红;尹宪志;高晓清;王可丽;;河西走廊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环流气候背景[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黄宝春;;阿拉善和河西走廊东端古生代古地场磁结果及构造意义[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蒙吉军;李正国;吴秀芹;;河西走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张掖绿洲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王峗文;韩建国;毛培胜;刘富渊;张泽宏;;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牧草种子产业化生产——以酒泉为例[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维博;;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詹有俊;任福成;杨涛;孙建船;南宏宇;杨军;张璇;;河西走廊棉花品种发展思路[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时永杰;;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宋彦军;卢全晟;张居农;;工厂化高效养羊是遏制甘肃河西走廊生态恶化的有效途径[A];《2009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C];2009年
10 钱国权;;河西走廊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建江;甘肃河西走廊拟建“陆上三峡”开发清洁能源[N];西部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宋馥李;河西走廊“风光”无限 嘉酒一体化顺势欲出[N];经济观察报;2011年
3 魏宗冀 特约通讯员 陈述义 张前飞;后坪:打造黔渝“河西走廊”[N];铜仁日报;2010年
4 ;甘肃千里河西走廊将披“绿装”[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新华社记者 马维坤 姚笛;河西走廊:沙尘缘何而起?[N];农民日报;2002年
6 杨峻发;吐鲁番蔬菜首次倒流河西走廊[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7 曹建强;汉代的陶厕[N];中国文物报;2000年
8 罗宁毅 张雪;泰和有座汉代古城[N];江西日报;2002年
9 甘经;风能产业呼之欲出 河西走廊“风生财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通讯员 汪志;河西走廊变“河西酒廊”[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彤;礼教形成中的汉代妇女生活[D];浙江大学;2005年
2 许大海;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2005年
3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一梅;汉代文献学及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文彬;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8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金普军;汉代髹漆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巍;河西走廊地区寨堡建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丽琴;汉代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杜庆余;汉代田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陶希东;河西走廊生态退化机制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志强;甘肃省河西走廊城镇体系发展条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杨舒眉;汉代宫廷女性生活探微[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凤娟;汉画像石与齐鲁风俗[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蕊;汉代妇女服饰的考古学观察[D];郑州大学;2005年
10 高汝东;汉代救灾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60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6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