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至清前期“子学”比附“西学”的境遇和意义
本文关键词:明末至清前期“子学”比附“西学”的境遇和意义
【摘要】:利用传统学术资源,与西学知识进行"比附",论证"中西相通"或"西学中源",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思想界认识西学的重要途径。以先秦诸子为核心的"子学"从一开始便充当了"申西比附"的依据和资料来源。士人通过"以子证西",一方面认识了部分西学知识,维护了对"中学"的自信和坚守,但另一方面也因此阻碍了对西学的学习和利用。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明末清初,随着西学不断传入中国,如何 滞,继续存在的只是明末清初双方碰撞之后的认识“西学”以及“中学”如何应对,便开始成为 回响,而且还主要局限于广义“子学”中的天文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学与西学的 历法及算学等方面。其中,只有少数乾嘉大儒碰撞、调适过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3 宋娟;古文运动、科举与“唐宋八大家”[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张玮;;明代藏书家祁承■的采访思想[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04期
5 李长春;;“道问学”处多了些子?——朱熹教育思想新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6 赵连稳;;谈迁在北京的学术活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周伟良;;关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9 梁雪;;黄宗羲教育思想成因初探[J];沧桑;2011年02期
10 殷亮,王其亨;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玉泉山静明园经营意向初探[J];城市;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汉民;肖巍;;张景岳医哲思想的理学渊源[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小明;黔中王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2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宏;《人谱》与蕺山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妃;黄宗羲《孟子师说》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战威;宋代隐士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姝一;明郑时期台湾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亚;《列朝诗集》与清代前期明代诗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蔡瑞雪;从性善到性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文芳;李见罗止修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山;先秦子学思潮消亡原因[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04期
2 郝雨;;“新子学”对现代文化的意义[J];创新科技;2013年01期
3 方勇;;“新子学”申论[J];探索与争鸣;2013年07期
4 刁生虎;王晓萌;;弘扬子学精神,复兴文化传统——“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3年04期
5 玄华;;关于“新子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J];江淮论坛;2013年05期
6 张洪兴;;“新子学”与中国文化刍议[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06期
7 郑义风;论近代子学复兴[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年03期
8 高华平;;“新子学”之我见[J];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9 刘韶军;;论“新子学”的内涵、理念与构架[J];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10 方勇;;“新子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宜灿;李静惊;李莹;胡海敏;郑善良;陈义学;黄群英;FDS团队;;中子学计算与自动建模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何桃;龙鹏程;周少恒;邱岳峰;应栋川;曾勤;胡丽琴;吴宜灿;FDS团队;;中子学三维动态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与程序发展[A];第五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吴宜灿;曾勤;党同强;应栋川;邱岳峰;杨琪;胡丽琴;FDS团队;;ITER中子学分析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月童;龙鹏程;薛晔;陈明亮;曾勤;吴宜灿;FDS团队;;面向中子学分析的集成可视化平台SVIP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宜灿;李静惊;李莹;曾勤;陈明亮;郑善良;许德政;蒋洁琼;卢磊;丁爱平;胡海敏;龙鹏程;柏云清;罗月童;曹瑞芬;邹俊;何兆忠;黄群英;FDS团队;;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与分析系统VisualBUS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曾勤;邱岳峰;王国忠;邹俊;张延云;吴亮亮;何桃;宋婧;应栋川;党同强;龙鹏程;胡丽琴;吴宜灿;FDS Team;;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研发进展及其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郑善良;刘松林;林辉;曾勤;吴宜灿;;中国ITER中子学分析和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邱岳峰;应栋川;黄咸家;党同强;曾勤;吴宜灿;FDS团队;;ITER中子学分析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曾勤;龙鹏程;邹俊;胡丽琴;王国忠;邱岳峰;宋婧;何桃;吴亮亮;张延云;陈珍平;吴明昌;郑华庆;孙光耀;党同强;杨琪;王明煌;陈艳;陈忠;蒋洁琼;许德政;吴宜灿;FDS团队;;大型集成中子学计算分析系统Visual BUS研发进展[A];第五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0 陈明亮;吴宜灿;FDS团队;;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系统的研发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勇;“新子学”构想[N];光明日报;2012年
2 陆永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子学”构想》体现时代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刁生虎;“新子学”研究需做到四个统一[N];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崔志博;“新子学”大观[N];光明日报;2013年
5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欧明俊;“新子学”概念的界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方勇;再论“新子学”[N];光明日报;2013年
7 玄华;《“新子学”论集》出版[N];光明日报;2014年
8 ;新子学:几种可能的路向[N];光明日报;2014年
9 上海大学教授 郝雨;“新子学”对现代文化的意义[N];文汇报;2012年
10 ;网罗子学珍稀文献 传承中华元典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泽鸿;中子学和等离子体平衡计算可视化与接口程序开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66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6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