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外交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非子外交思想研究
【摘要】: 外交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外交问题就是国家政治问题。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提出了一整套以法治国的方案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方案集中体现在他的法、术、势思想之中。韩非的外交思想也是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韩非继承了商鞅重战的观点,提出了武力外交的思想。武力外交是建立在法治强国基础上的,变法才有武力,才有“气力”,才有实力开展外交,兼并天下,称霸群雄,也就要重内政,反恃外。就要禁绝列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限制列国间的经贸往来,全力以赴以赏罚驱民耕战。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拜金风潮兴起,“好利恶害”的人性表露无遗。韩非以此为突破口,利用列国统治集团之间与各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矛盾,在批判借鉴纵横家阴谋权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诸多灵活多变的阴谋权术于外交手段。 韩非的法、术、势思想在外交上,就是要求君主独裁,享有最终外交决策权,并注重外交决策的客观性、保密性、功利性与回馈性。 总之,韩非的外交思想就是以法治强国为基础,以诸多阴谋权术为手段,从而实现君主独裁外交,以便在列国争霸中立于主动地位,进行兼并天下。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韩非的这种外交思想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但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借鉴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浅析顾维钧的“联美制日”外交思想[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2 张玲;;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思想[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敬伟;;和局、自强和御侮三位一体:简评李鸿章外交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4 王强;;试析晚清时期外交官员的国家主权观念——以曾纪泽为中心[J];理论界;2011年07期
5 邵颖涛;;论韩非、李斯对荀学的继承[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孙华;;埃德加·斯诺与中国[J];新闻战线;2011年07期
7 陈永祥;;论抗战时期宋子文的美援外交思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罗红希;;浅论郑观应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思想[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9 肖刚;刘武中;;民国时期“战国策派”外交思想[J];国际论坛;2011年04期
10 孙琳琳;;昙花一现——评俾斯麦的外交政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维;傅广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李跃华;;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崔兰海;刘杏梅;;探析管子外交思想[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4 钮菊生;;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尹记远;;儒家文化与和谐外交[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颖;;和谐世界构建中的文化外交[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顾明道;黄武秋;;弘扬周恩来和平发展外交思想 促进地方对外友好交往[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王巧荣;;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外交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剑锋;;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低调务实地发展自己[A];百年伟人光百代——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晓艳;许冠亭;;试论邓小平人民外交思想的实践及其影响[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深财经评论员 张庭宾;中国经济金融外交思想趋于成熟[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外交部部长 李肇星;新时期外交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吕莎;为中国崛起提供外交思想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田予冬;云南力促替代种植 助邻国远离毒品危害[N];财经时报;2004年
5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穆沙拉夫的灵活外交[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梁强;中非论坛折射中国新式外交思想[N];财经时报;2006年
7 李雷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和谐世界理念的形成及其构建途径[N];山西党校报;2009年
8 林利民;中国睦邻外交喜结硕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记者 王昌尧;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访问二十局集团[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滕晓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蓄势待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雁;韩非的管理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曲文;韩非与晚周学术[D];吉林大学;2012年
3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孔凡河;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关立新;《韩非子》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孙颖;韩非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边红彪;吉田茂早期对华外交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罗珍;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春;刘坤一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方慧;许景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正宇;科德尔·赫尔外交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宏林;奕(讠斤)与晚清中外条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志成;论曾纪泽外交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新华;试述梁启超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薇;崔国因外交思想及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瑞芳;汉密尔顿经济和外交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胡门祥;试析薛福成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余英;试论康有为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72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7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