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州十三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9:39

  本文关键词:清代广州十三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十三行 粤海关 夷馆 行商


【摘要】: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官方批准的对外贸易机构,其中在1757—1842年间,还是中国唯一的官方对外贸易机构。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朝贡贸易体系,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中国国内形势的转变以及西方来华贸易规模的扩大,明清政府调整了相应的对外贸易政策,十三行就是在朝贡体系向海关转变的产物,依附在清政府的海关管理下使其具有半官半商的性质,官商一体的清代外贸体系不仅见证了封建时代中西贸易史上的辉煌一面,而且它的衰退消沉也成为大清帝国败退的缩影。 本文在追踪十三行的兴衰发展历程中探究其各个时代发展表现以及特点,运用所能掌握之材料以十三行的运行体制为研究重点,旨在阐明十三行是中西贸易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在十三行的运行机制下,广州不仅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而且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碰撞交融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同时旨在证明十三行的贸易管理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管理制度。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对十三行衍生出来的夷馆文化、广东英语、建筑商业文化等稍作论述,最后对十三行行商在中西贸易过程中所具有的开放性、开拓性、进取性作总体概述。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752.9;K2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堂;;论明末清初发展对外贸易的历史机遇[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朱明尧;由咏“行商”诗考“行商”[J];商业研究;1986年02期

3 刘亦文;;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十三行[J];广东蚕业;2002年01期

4 何龙宁;“哥德堡号”沉船与广州十三行研究[J];广东史志;2002年03期

5 王丽英;潘振承的成功之道[J];广东史志;2002年04期

6 赵立人;《广东新语》的成书年代与十三行[J];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7 范岱克(Paul A.Van Dyke),丁峻;从荷兰和瑞典的档案看十八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广州帆船贸易[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蔡鸿生;清代广州行商的西洋观——潘有度《西洋杂咏》评说[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叶显恩;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年)[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曲少杰;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规划探析[J];规划师;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1275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75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