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即以治盐”:明清山西解州盐池渠堰修筑与村落组织
发布时间:2017-12-12 03:29
本文关键词:“治水即以治盐”:明清山西解州盐池渠堰修筑与村落组织
【摘要】:池之大患源于客水,防止北流的客水进入盐池成为历代盐政的中心,所谓"治水即以治盐"。明中期已大体形成环绕盐池的渠堰体系,它在防御客水的同时,也衍生出堰的日常维护、岁修和抢修等一整套差役。明清盐池堰工经历了由州县分修到分摊里甲这一转变过程,这一过程的背后是清初盐法制度变化的影响。在考察明清时期渠堰修筑的过程中,运司、地方州县与基层社会的关系,与王朝制度紧密相连,是村落及村落组织与官府接触、冲突、对抗的过程。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博物馆;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河东盐池曾是内陆中国重要的食盐产区,位于晋、秦、豫三省的交汇地带。河东盐的成盐方式主要凭借自然之力。盐池背负中条山,山间沟涧密布,防止北流的客水进入盐池成为历代盐政的中心。“池之大患全在客水,故环池远近各因地势筑堰以防之。”[1](p519)从宋代开始,盐池就有筑堰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承志;;静时[J];青年作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萍;李三谋;;清代解州盐池外围的渠堰与滩地[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本文编号:1281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8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