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时代转移与风俗变迁
本文关键词:明代的时代转移与风俗变迁
【摘要】:历史进程在任何时候都在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然在这些变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几个非常重要的时段,此即所谓的时代转移。若将视野转至整个明代,其间同样存在着内在转移的变迁脉络。正德年间堪称明代时代转移的关键时期,明代风俗在正德前后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景象。正德以前,纤俭、稚质、安卑、守成是当时社会风俗的最大特质;正德以后,风尚颓靡,生活侈美,出现了一股追求艳丽、慕尚新异的风潮。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一时有令甲,一隅有风俗。”1明末清初学者孙奇逢的这句名言,大抵已经道出了时代转移与风俗变迁的枢机。这就是说,统括一代典章制度、朝廷政策的“令甲”,随时代转移而各有区分;至于风俗,则因区域差异而各具风采,即使偏处“一隅”,同样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需要指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珍平;;宋代儒家学者学佛经历对理学的影响——以张九成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苏成爱;;中国历史上的八个“孙子”[J];滨州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徐永斌;;明清时期徽州文士的治生与经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杨佳鑫;;孙奇逢《畿辅人物考》的史料价值与实学思想[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5 陈宝良;高艳;;明清易代与风俗史的转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苏正道;;清代礼学研究的复盛和礼书编撰的兴起[J];闽江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7 马将伟;;历史隐喻中的生命探求——生死之议与明遗民的生存抉择[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汪学群;;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朱昌荣;;清初程朱理学“复兴”原因刍议[J];徽学;2010年00期
10 邹建锋;;洪觉山学术思想引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建刚;;“按图索骥”与“庖丁解牛”—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谈船山史学思想的特色[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2 赵振;;孙奇逢《孝友堂家规》源流考[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2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常新;李柏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鲍永玲;“种子”与“灵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琼;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胜军;清初庙堂理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陈瑞波;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张天杰;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D];湖南大学;2012年
8 赵标;“自然”与“必然”的融贯[D];西北大学;2013年
9 王寅;李光地与清初经学[D];南开大学;2013年
10 张笑龙;钱穆对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坤;后金(清)“南略”与明末清初北方社会心态的演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扬洁;明清易代之际温州文士心态探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王坚;无声的北方[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海涛;从“名士”到“遗民”[D];中南大学;2007年
5 王永灿;孙奇逢心性论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文仪;明清之际遗民梦想花园的构建及意义[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7 周蕊;吴梅村戏曲创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任飞;《清人文集别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孙蕴;毛奇龄《四书改错》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10 陶英娜;孙奇逢理学视域下的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4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946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