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徽州路的军功家族

发布时间:2017-12-16 08:24

  本文关键词:元代徽州路的军功家族


  更多相关文章: 元代 徽州 汪氏 回岭


【摘要】:文章利用《汪氏渊源录》和《回岭汪氏宗谱》以及相关元代文集为主要参考资料,研究了元代徽州路的军功家族群体,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个案——婺源回岭汪氏。作者认为婺源回岭汪元龙、汪元圭兄弟在宋元易代之际,因为归附蒙元及"保障乡里"之功走上致身荣显的仕宦之路,他们不仅自身建立了可观的权势,而且有效地将之世代传承,以与元朝统治相始终,最终使婺源回岭汪氏家族成为"朱紫满庭"的"新安巨室"。在元代的徽州,类似的军功家族分布广泛,人数众多,深具影响。他们的出现,与元代统治者重视"根脚"的政治铨选原则紧密相关,与那些在蒙元征服战争中出现的"汉军世家"具有相似的来源和特点。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新藏徽州文书与明清商业宗族研究”(15ZS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7
【正文快照】: 元史中的“汉军世家”或“汉人世侯”现象一直吸引着学界的注意。“汉军世家”是指在蒙元征服战争初期崛起于华北的汉人地方豪强力量,他们在归附蒙古统治者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世袭权力,即便在元朝后期政治集权化和官僚化的趋势下,他们也往往能够利用元代讲究“根脚”(出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瑞;;元代徽州的宗族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周绍泉;徽州元代前后至元文书年代考析[J];江淮论坛;1994年04期

3 汪庆元;;《新安旌城汪氏家录》初探[J];文献;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谈家胜;;徽州族谱所录文献的类型与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朱春雨;;《宾退录》词语选释[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4 张延昭;;浅论许衡的教化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5 姚硕;;馆藏清代徽州存世家谱档案的纂修与文献价值——以《绩溪城西周氏宗谱》为例[J];档案管理;2014年03期

6 张文澍;;从忽必烈继位之史实看诸臣翊戴之功──兼谈郝经之政论文[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雷小虎;;大元宸命碑考释[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牛海蓉;刘秀秀;;元初南北辞赋创作之比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金迪;;《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碑》考释——兼谈元末张士诚割据政权下吴地文人的政治走向[J];碑林集刊;2010年00期

10 李文胜;;论元代延yP科举的意义[J];北方论丛;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船田善之;彭向前;;元代汉文公文书(文书原件)的现状及其研究文献[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樊运景;杨宏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易永姣;清前室宇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裴一璞;资源博弈与群体互动[D];西南大学;2014年

5 樊婧;《史记》在元代的传播接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嵩;从《中国家谱总目》看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D];安徽大学;2012年

2 李娟娟;元代慈善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周春江;余阙及其《青阳集》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窦相国;元至治元年进士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周鹏;汪元量《醉歌》、《湖州歌》、《越州歌》叙事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6 金洪成;宋、金时期魏蜀正闰观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7 侯倩男;论刘秉忠的思想及其在元初的重大作为[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小琴;黄n嵣缁峁叵低缪芯縖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剑锋;乔篑成书画鉴藏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智慧;《吴郡文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忠,风俗志;徽州炮[J];寻根;2000年03期

2 王昌宜;李修松;;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卞利;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J];中国农史;2004年04期

4 徐国利;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李明;明清徽州区域风俗双重特性成因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7 胡中生;;明清徽州商业观的兴起及其局限[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00期

8 戴圣芳;;徽州望族的谱牒文献[J];寻根;2006年03期

9 刘伯山;;论徽州传统社会的近代化[J];学术界;2006年06期

10 翟屯建;;徽州文书的由来、发现、收藏与整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乃华;;清代至民国时期徽州社会的赡养方式——以徽州“分家书”为中心[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因;;关于徽州社会现代转型问题的一点想法[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彭家国;;徽州村志的研究价值——读绩溪新编村志有感[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阿风;;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周致元;;清代和民国徽州乡镇志中所见的民间救荒措施[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绍泉;;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8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9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的和谐社会[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振忠;;万历《歙志》所见明代商人、商业与徽州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向前;徽州宗教文化的特色[N];光明日报;2003年

2 刘伯山;发达的徽州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安徽大学 卞利;徽州谱牒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考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琳琦 储常连;简论徽州传统教育发达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9年

5 李方泽;新安理学:徽州社会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陈菁霞;千山夕阳:王振忠谈徽州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王振忠;徽州文书:商人与社会[N];文汇报;2011年

8 陆峰 余超;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性[N];安徽日报;2005年

9 唐力行;怎样的互动促成了江南的繁荣[N];北京日报;2005年

10 阿风;徽学的兴起与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4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3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丁佳丽;20世纪初至抗战前徽州近代教育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5 刘芳正;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杜刚;明清徽州基层社会治安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8 程琴;明清时期徽州留守商妇的生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胡心怡;明清徽州女性的家族礼仪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肖晓珍;明清徽州“家—宗”体系财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5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95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