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域图志》看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从《西域图志》看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 出处:《新疆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民族关系,指在一个国家中,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心理因素诸方面表现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的联系。民族关系受到历朝统治者重视,清朝中央政府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准噶尔蒙古是我国清代厄鲁特蒙古族的一部,明末清初雄居于西北地区,统一了伊犁河流域及以北包括厄鲁特各部和一些操突厥语的部落在内的广大地区,故清代把居住在新疆地区的厄鲁特各部亦统称为“准噶尔”。它游牧于天山南北,扼守中国西北边地,沟通内地与中亚及更远地区的交通,在清代对天山南北地区的局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政策体现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是指统治者调整、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通过政策以缓和民族矛盾,达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目的。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较为复杂,以乾隆帝统一天山南北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流;后期则以完备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现和谐的民族关系。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西域图志》的成书过程、作者、内容等方面论述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对《西域图志》中有关准噶尔蒙古历史的记述按其编排顺序进行简要搜集和整理。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前期首先论述噶尔丹策零时期先战后和、以和为主的民族关系;其次,论述准噶尔统治集团内讧时期的关系,这一时期的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和喇嘛达尔扎都与清政府保持着臣属关系;最后,论述了达瓦齐、阿睦尔撒纳时期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关系是先和后战、再和再战、最终以清政府统一准噶尔部为结局。就前期而言,双方虽然有很多战争,但并未影响以和为主的主流关系。后期的民族关系通过民族政策体现,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后,推行了一套完备系统的统治政策,以军府制为主的多种管理体制,军政结合;屯田、屯牧兼及统一币制的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系统的内地教育体制的推行,改变了当地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开明的宗教政策有利于地方局势的稳定。总之,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是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流。第三部分,简要论述乾隆帝统一天山南北前后对准噶尔蒙古的不同民族政策并分析这一政策对其南疆统治政策的影响。第四部分,简要概括乾隆帝在位时期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并指出对我们今天治理新疆的借鉴作用。 文章通过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关系的研究,找出其中能促进今新疆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发展,又能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协调的经验方法,以史为鉴,古为今用。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新疆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政策服务,推动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新发展,带动新疆社会的全面振兴和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姚继荣;“方略”释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8 郑大华;;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9 赖秀兰;;成吉思汗《大札撒》中生态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10 龚光明;杨旺生;;元代农业灾害成因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7 彭占杰;;论金东北路长城及金长城线出土之官印[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8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9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10 贾建飞;;浅谈清人视野中的西域[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5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17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31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