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广西平叛战争相关诸问题探讨
本文关键词:清初广西平叛战争相关诸问题探讨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孔有德 三藩之乱 广西平叛战争 傅弘烈 孔四贞 康熙
【摘要】: 平定三藩之乱是清代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被史家称为“奠定国基第一事”。广西平叛战争是康熙初年平定三藩叛乱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康熙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三藩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学术界对清初广西历史和有关历史人物还有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我选择《清初广西平叛战争相关诸问题探讨》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围绕广西平叛战争中的若干关键人物,进行讨论分析。 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观点为指导,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清初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为宏观背景,以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为主题,以孔四贞、孙延龄、傅弘烈、康熙这四个主要人物为中心进行讨论分析。 本文主要内容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概述了孔有德建藩桂林的过程。清朝统治者出于统一全国战争的需要,采取了封藩设镇的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日后清中央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与地方藩王利益的矛盾。 第二部分,分析了清中央政府对定南王藩属势力的策略。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而对定藩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第三部分,主要对孙延龄参与吴三桂叛乱及其失败的经过和原因进行分析。孙延龄的首鼠两端,孔四贞的劝降,广西各族人民的反对叛乱导致孙延龄的失败。 第四部分,对傅弘烈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进行分析,肯定了傅弘烈的功绩和历史地位。 第五部分,探讨了与广西平叛战争相关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清史和广西地方史研究中较薄弱或有分歧意见的:(1)广西平叛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说明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对平叛战争的支持是其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2)毛泽东关于康熙帝贡献的评价问题。从毛泽东对康熙的科学评价,进一步肯定了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功绩和贡献。(3)清军统一中国的是非功过问题。说明评判一个政权的标准,在于这个政权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4)傅弘烈的历史地位问题。肯定了傅弘烈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大贡献,提出傅弘烈是爱国名将和平叛英雄。(5)孔四贞其人及桂林伏波山定粤寺大钟价值问题,肯定了孔四贞在维护广西稳定和反对分裂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定粤寺大钟的历史价值:它是清初历史的见证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的综合和归纳,深化了对清朝统一中国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中作用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森奉;;清代名臣姚启圣[J];政协天地;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细谷良夫;王桂良;;围绕尚氏家族的诸史料[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2 秦晖;;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3 朱迪光;;新时期船山文学研究之得失及其展望[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夫马进;;明清时期中国对朝鲜外交中的“礼”和“问罪”[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真铭;裕民通宝见证三藩之乱[N];中国商报;2007年
2 李正华;“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考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魏刚;普通话挤压中国方言[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白晓颖;承德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N];承德日报;2006年
5 钱占元;孝庄皇太后 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孝庄[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6 岳崇涛 搜集整理;岳氏一门三进士 父子双双入翰林[N];巴中日报;2007年
7 ;知人善用:做康熙一样的领导[N];经理日报;2006年
8 张案;施琅其人其事[N];长春日报;2006年
9 张佐;吴三桂据滇对云南社会经济的破坏[N];云南政协报;2006年
10 刘城;黑龙江最早的“官办农场”额苏里[N];黑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朱法武;外力冲击下的中琉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松;朝鲜王朝对“三藩之乱”的态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蒙进君;清初广西平叛战争相关诸问题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梓淞;三藩之乱中尚之信立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秋影;清前期“安插”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魏舶;“三藩之乱”期间朝鲜遣清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孙倩;清代东北站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旭;雍正朝广东驻防八旗兵丁打抢平籴厂事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付伟;清初广东方志话语表达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陆保生;清兵战时生活状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段润秀;康熙朝“博学鸿儒科”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18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31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