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巴蜀遗迹考述
本文关键词:黄庭坚巴蜀遗迹考述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一生数遭贬谪,曾在巴蜀地区生活了六年之久,留有大量遗迹。本文以现存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力图对黄庭坚在巴蜀地区的遗迹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前言:简介黄庭坚生平,在检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说明本文的研究取向。 第一章:以黔州、涪州、万州三地为重点,择要梳理黄庭坚在夔州路的遗迹。 第二章:以戎州、泸州两地为重点,,择要梳理黄庭坚在梓州路的遗迹。 第三章:以嘉州、眉州两地为重点,择要梳理黄庭坚在成都府路的遗迹。 结语:归纳全文,指出黄庭坚在巴蜀地区曾经存有大量的遗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者较少,殊为可惜。同时指出有关黄庭坚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哲伟;;“庭坚”铭金星鱼子纹歙砚[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4期
2 仇晓;;天价《砥柱铭》引发学术之争[J];中国拍卖;2010年08期
3 ;中国古代书法赏析[J];秘书工作;2011年09期
4 崔建华;;砥柱印象的历史演进[J];寻根;2011年04期
5 陈志平;;黄庭坚书风的形成与演变[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11期
6 刘诚龙;;北宋奸相蔡京腰缠万贯为何会饿死?[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1年06期
7 俞士玲;;小晏杂考[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8 孙海燕;;以诗说禅:黄庭坚诗歌中的禅意造境艺术[J];佛教文化;2010年01期
9 靳丽维;;浅析王若虚对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的批判思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黄坚;;论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对当代书坛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徐冰云;徐进;;黄庭坚与华林书院[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3 庆振轩;;实用人材是至公——黄庭坚的秘书生涯及其用人方略[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5 肖红兵;;宋代闽北僧人诗画家——惠崇[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丽新;;麻城市南宋钱窖出土北宋铜钱介绍兼谈北宋铜钱版别的划分[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五期[C];2006年
8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校勘[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清凌;;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概述[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希清;;官箴与《戒石铭》[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川东;到黄庭坚故里看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特约记者 张吉山 通讯员 林伟杰;北宋镇培植民企升级提档[N];东营日报;2005年
3 水天中;黄庭坚《砥柱铭》引发的回忆[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巫唐;黄庭坚:生前之乐,身后之名[N];学习时报;2005年
5 记者 姚星宇;黄庭坚《砥柱铭》卷4.368亿元成交[N];九江日报;2010年
6 邹德祥;再议《砥柱铭卷》的真伪[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姜保国;北宋即墨县印[N];中国商报;2002年
8 记者 蔡萌;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元天价[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撰文 周武现;黄庭坚 诗书双绝耀千秋[N];九江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墨;黄庭坚留下的是文化还是钞票[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金传道;北宋书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胡建君;元yP文人圈与文人画的发展[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方笑一;北宋新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放;苏轼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傅新营;宋代格韵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9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徐建平;黄庭坚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春玲;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秋彬;北宋大名府诗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锋;黄庭坚词的意境和艳俗词“类曲”倾向[D];南昌大学;2007年
4 齐亮亮;北宋山水题画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遇青;心性与情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雄;黄庭坚七律研究三题[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汤平;从来佳茗似佳人[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张明;北宋军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王鲜平;黄庭坚诗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黄亚娟;北宋三司使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2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32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