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夏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04:08

  本文关键词:早期夏文化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早期 文化研究


【摘要】: 开展夏文化探索,对于夏王朝及先夏历史的研究,以及早期国家与文明形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随着夏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展以来,学界对于二里头一至四期遗存都是夏文化的认识趋同的情况下,早期夏文化问题开始成为热门课题。 本文在概括学界有关早夏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遗存、二里头一期遗存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王湾三期文化作为独立发展的考古学文化,以嵩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类型——煤山类型和王湾类型,前者的发展水平高于后者;新砦期遗存与二里头一期遗存之间具有明确的演进关系,同属于二里头文化,它们与王湾三期文化分属于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及时空对比分析,认为早期夏文化应包括夏启时期的新砦期遗存及太康到少康中兴以前的二里头一期遗存。 早期夏文化的渊源学者多有论述,本文认为王湾三期文化是早期夏文化最直接、最主要的源头,且煤山类型的诸多因素为早期夏文化所承袭,故颍水上游地区在早夏文化形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早夏文化也含有不少豫东、豫北的文化因素,因而夏文化的源头又是多元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继印;;也谈早期夏文化[J];考古与文物;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丁锡满;;风正帆悬[A];风正帆悬——党的作风问题研讨论文集[C];2001年

2 洪清泉;蔡明刚;麦碧娴;蔡明红;余乐洹;罗孝俊;;北极黄河站附近表层沉积物及土壤中PBDEs的分布、组成及与有机碳和炭黑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刘明贤;四王湾的变迁[N];湖北日报;2011年

2 张绪勇 李宏岳 尤建龙;镇原:市科协送科技到王湾[N];陇东报;2009年

3 曹兵武;学界首次聚会研讨早期夏文化[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张骁骏 张绪勇 郭治斌;王湾村群众大搞种养试验新事不断[N];陇东报;2007年

5 万文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本报通讯员 张绪勇 郭治斌;新作风 新机制 新气象[N];陇东报;2007年

7 陈 茁;蒲城店遗址发掘出夏代早期重要遗迹[N];河南日报;2004年

8 张绪勇 李宏岳;王湾村新农村建设步入快车道[N];陇东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阿风 湘祁 原子 邱孝威;精美的石头会“唱歌”[N];黄石日报;2006年

10 闫文学 康彦创 记者 王维彬;吴起县创卫的乡村视角[N];延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戴聪杰;极地近海微食物环的主要类群组成及其功能[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树刚;早期夏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2 李彬森;颖河中上游龙山晚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褚金刚;新砦期遗存辨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高小艳;北极海域微型浮游真核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分布及微微型青绿藻(picoprasinophytes)的生态地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庞小霞;试论新砦文化[D];郑州大学;2004年

6 吴倩;试论二里头文化的来源[D];郑州大学;2007年

7 王琼;“后羿代夏”的考古学观察[D];郑州大学;2011年

8 曾智安;张说与盛唐文学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1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331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