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书》引《春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汉书》引《春秋》研究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是官方显学,《春秋》学在汉代经学中地位突出。《春秋》广泛应用于汉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两汉书》中就征引了大量《春秋》经传的内容,这些引语在当时大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文化现象,不涉及典型的春秋学形态,但它们是汉代人应用《春秋》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春秋》在汉代社会中作用的新视角。昔人往往标举孟子所说的“仲尼成《春秋》,乱臣贼子惧。”虽然夸大了《春秋》的作用,但据实而论,汉代人确实没有把儒家经典当成空洞的理论,而是力图付诸实践。前人往往津津乐道的“以《春秋》决狱”,就是一种实践。不止是决狱,《春秋》经传在汉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诚如周予同先生所说:“《春秋》本是一部很平常的历史……但《春秋》所以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法律以及其他社会思想这样地久且大……” 本文首先介绍了《春秋》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主要内容有:汉代《春秋》三传的传承和《春秋》博士,《春秋》学在两汉特殊地位形成的原因等。论文的重点是搜集整理《两汉书》征引《春秋》经传的次数,归纳分类,然后分析这种语言文化现象所体现的《春秋》的现实价值,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考察汉代《春秋》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分析《两汉书》中引用《春秋》词语与汉代政治、经济、制礼、天文历法、民族问题等的关系。进而了解统治阶级是怎样利用《春秋》来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认识汉代社会、汉代经学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Abstract]:In the Han Dynasty , the Han Dynasty " strike hundred houses and only Confucianism " is an official development , an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re prominent in the Han Dynasty . However , it is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 The main contents are :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pecial status of the Han Dynasty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栋梁;;论《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张志宏;徐建勇;;论胡安国《春秋传》对于义利之辨的理学诠释[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3 王红艳;永远的杏坛[J];基础教育;2004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仲舒;;庙殿火灾对[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2 刘大治;;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对汉代政权统一的影响[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3 黄志祥;;从《朱子语类》看朱熹治《春秋》之要领[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董仲舒;;玉杯[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5 王中江;;儒家经典诠释学的起源[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6 董仲舒;;乞上使关中民种麦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7 陈其芳;;李侗与《延平答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杨树;;董学初探[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9 司马迁;;史记·董仲舒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10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香;应该进一步发掘《春秋》经学文化的深厚内涵[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晋新;《春秋》的现代诠释[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许继发;俊彦荟萃“《春秋》会”[N];潮州日报;2010年
4 赵晓耕;《春秋》与“春秋决狱”[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陈其泰;《春秋》与史学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6 徐振贵;研究《春秋》学的一部力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拓晓堂 傅 敏;破解700年的谜局[N];中国商报;2005年
8 尚学锋;《春秋》学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4年
9 王玉池;《史晨前后碑》译注[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郑任钊;从《公羊传》看中国统一思想[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同麟;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熊焰;于鬯《春秋》四P场缎穵夾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江武;胡安国《春秋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振;历史与诠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步云;北宋《春秋》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张宏斌;秦汉国家形态建构中的儒教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书芹;论《i柫捍范浴洞呵铩反视镆庖宓乃到鈁D];兰州大学;2010年
2 宋淑华;陆淳《春秋》三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琛;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林琳;两汉《春秋》z@梁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贾荣敏;《春秋公羊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倩;《两汉书》引《春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任新;《春秋》礼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耀林;《i柫捍贩赌⒀芯縖D];暨南大学;2010年
9 王宝翠;《春秋左传正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琼;试论《左传》事实对于解经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84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38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