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受封与“周公奔楚”关系之考辨

发布时间:2018-01-25 01:53

  本文关键词: 鬻熊 熊绎 周公奔楚 周公东征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周时期,楚国远在华夏记述视野之外,导致许多史实不清,特别是周人封楚之史实更是扑朔迷离。楚人受封立国,正式跻身于周室诸侯之列,当为周成王七年三月于成周之会上所为,其始封之君为熊绎。楚人的受封,其原因除楚先祖勤劳王事的功绩之外,也与周公奔楚在楚地受到楚人的礼遇有关。"周公奔楚"的时间当在成王六年末至七年三月之间,即周公归政成王后不久。周公受谗言而奔楚与周公因管蔡流言而居东东征非为一事,太史公司马迁所记应信而有征。
[Abstract]:Dur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Chu was far beyond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narration, leading to many historical facts unclear, especially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Zhou people sealing Chu is even more complicated. Chu people were sealed to establish the country, formally among the Zhou Dynasty princes. When Zhou Cheng King seven years on March in the week of the meeting, its first seal for the emperor Xiong Yi. Chu people were sealed, except for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ancestors of Chu industrious king. It also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courtesy of the Chu people in Chu. The time of "Zhou Gong ran Chu" should be between the end of six years and seven years March. That is, not long after Zhou Gong returned to government to become king. Zhou Gong was slandered and ran to Chu and Zhou Gong because of governing Cai gossip.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地缘政治视域下楚国疆域变迁之研究”(2014-gh-44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24
【正文快照】: 西周时期的楚国,由于远离中原华夏记述视野之外,因而载籍之中并不多见,导致许多史实不明。楚人受封,建立楚国,正式跻身于诸侯之列。然而,对于楚人受封的相关史实,特别是“周公奔楚”与楚人受封之关系,学术界歧说众多。在此前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周公奔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晨,杨薇;论周公在维护西周政权中的重大贡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孙重恩;;楚始受封者——鬻熊[J];江汉论坛;1981年04期

3 杨宽;西周时代的楚国[J];江汉论坛;1981年05期

4 杨善群;楚国在西周初年的变迁[J];史林;1996年04期

5 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6 陈昌远;“周公奔楚”考[J];史学月刊;1985年05期

7 杨朝明;周公东征史实诠说[J];史学月刊;2000年06期

8 周骋;西周楚国初封及南迁原因解[J];史学月刊;2001年06期

9 曾令斌;黄玉洪;余乐;项章;李玲;王立新;熊燕;艾玲莉;杨红;高俊;谭竹青;黄凤春;陈树祥;;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2011年11期

10 周书灿;周公奔楚史事缕析[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张道升;;羿射日的三重证据及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9 李勇;祝凯歌;;古希腊史研究的新突破——评《多维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10 王健;;《史记·项羽本纪》襄城地望纠误与考实[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蒋波;;汉画像“老莱子娱亲”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邵磊;;《瘗鹤铭》的时代与书人考证[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10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何光岳;奄国的来源和迁徙[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3 陈昌远;周公东征的原因及其意义[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4 曾令斌;黄玉洪;胡志华;余乐;熊燕;艾玲莉;杨红;高俊;谭竹青;黄凤春;陈树祥;陈晓坤;;湖北随州叶家山M65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11年03期

5 李学勤;;谈祝融八姓[J];江汉论坛;1980年02期

6 杨宽;西周时代的楚国[J];江汉论坛;1981年05期

7 石泉 ,徐德宽;楚都丹阳地望新探[J];江汉论坛;1982年03期

8 杨宝成;刘森淼;;商周方鼎初论[J];考古;1991年06期

9 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学报;1959年03期

10 唐兰;;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J];考古学报;196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勇;杨朝明《周公事迹研究》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10期

2 刘桂花;略论周公的礼乐观[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李宗桂;;周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序辜堪生《周公评传》[J];孔子研究;2005年06期

4 王忠伟;曾梅;;周公的管理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吕庙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周公摄政称王问题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6期

6 李元;周公政治思想简论[J];求是学刊;1984年05期

7 杨向奎;论《周诰》中周公的政治地位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1期

8 ;周公作礼[J];家教世界;2013年03期

9 金田;客见周公[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09期

10 刘华(虫爰);;颂小平·怀周公[J];诗刊;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鼎文;;从精神价值理论看周公美德对青少年的人文感召[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文英;;“或为周公帽……”——记童年回忆一件[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3 戈春源;;试论六朝吴地经学的特点及其影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4 郭伟川;;《汲冢竹书纪年》源流考析——兼论北宋有关周公称王之辩论与《今本竹书纪年》[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7辑)[C];2008年

5 宫长为;;天子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辛涛;;皖南事变吟草[A];铁流——老战士回忆在新四军的日子里(第一集)[C];1999年

7 张殿兵;;管氏源管仲及其后裔史考[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8 张渠;;周代营洛说略[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晖 通讯员 凌玮婷;国庆黄金周公交送客逾500万人次[N];中山日报;2014年

2 星辰;“馋嘴”熬汤创业走出致富路[N];经理日报;2008年

3 香港中联办 香港树仁大学客座教授 郝铁川;周公为巫的历史意义[N];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张亚清;周公以行止谤成佳谈[N];闽南日报;2007年

5 杨朝明;孔子“梦周公”的历史解读[N];济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银刚;大师挥神斧 周公现洛城[N];洛阳日报;2006年

7 常松木;观星台之“中”[N];郑州日报;2008年

8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黄有文 符焕;奋力救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全力做好台风“尼格”的防范工作[N];海南农垦报;2011年

9 洛阳理工学院 史善刚 董延寿;周公营建洛邑相关问题考释[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晓君;走近周公不是梦[N];四川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朝明;旧籍新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婷;儒家元圣周公德治管理思想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钱建芳;周公集辑考[D];浙江大学;2007年

3 苏芳;周公制礼及相关问题探研[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大雨;从东周秦汉思想背景看周公摄政称王说之演变[D];复旦大学;2012年

5 孙红彬;《诗经·豳风》考释[D];西北大学;2003年

6 许诺;周公的教化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D];辽宁科技大学;2013年

7 范学谦;西周殷遗民分布、影响及其同化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荆体琛;《尚书》所见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D];西北大学;2012年

9 吕观盛;周初殷遗民管理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静;先秦两汉家训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1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61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