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对到上章:中唐至五代次对、转对制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21:05

  本文关键词: 次对 转对 听政 变迁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唐以来创立的奏对形式次对、转对,是皇帝"延英""、入"听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制度渊源上一脉相承,于朝廷日常行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代朝会听政制度废弛,后唐明宗另创"内殿起居"加以整顿,转对也转而主要依附该制举行。受"起居"礼仪性强于行政性影响,此后转对重要性大大降低,实现方式也从"面对"变成"上章"。但是这种看似衰退的变迁却为宋代士大夫的制度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Abstract]:Since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the creation of the form of the second pair, turn the right, is the emperor "Yan Ying", into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government." the two in the system of origin of the same lineag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urt. The five dynasties will listen to the aboli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later Tang and Ming Zong created another "living in the inner hall" to be rectified. In turn, it wa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system. It was influenced more by the etiquette of "living" than by the administrative, and th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fer was greatly reduced. However, this seemingly declining change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of literati and bureaucrats in the So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分类号】:D691;K242
【正文快照】: 当前唐宋史研究中信息通进问题受到重视,与学界关注较多的文书流通研究相比,讨论奏对这种君臣当面交流方式的成果还不多,笔者此前曾分别撰文对唐代次对制与北宋转对制进行了探讨。①这两种奏事制度在渊源上一脉相承,都是一定级别的官员借由某种朝会听政仪式,每回轮次几员面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杜文玉;五代起居制度的变化及其特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晔;;北宋政情、政风下的转对制[J];史学月刊;2010年11期

3 陈晔;;唐代次对制析论[J];天府新论;2010年06期

4 杨希义;;唐延英殿补考[J];文博;1987年03期

5 徐东升;;从转对、次对到轮对——宋代官员轮流奏对制度析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李明杰;论善本观的形成[J];图书与情报;2004年03期

3 曾国富;;儒学对唐末五代北方民族将帅的影响[J];武陵学刊;2012年01期

4 何流;文超祥;;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5 陈清云;;对郑谷诗“格卑”的辨析[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6 高启安;;敦煌的“团”组织[J];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7 文超祥;马武定;;传统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发展回顾[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2期

8 林辉煌;;典权习惯与民族精神[J];财经政法资讯;2008年02期

9 程遂营;士人与五代中枢政治[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屈直敏;;后唐李延范《敦煌新录》辑考[J];敦煌学辑刊;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涤宇;;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历代《清明上河图》中街道空间结点与相关生活场景分析[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3 杜文玉;梁丽;;五代时期畜牧业发展状况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赵望秦;张焕玲;;因陋就简结硕果 泽被后世名不朽——冯道倡议开雕《九经》的动机与效果[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刘佳燕;邓翔宇;;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第五届求是理论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6 杜文玉;;唐大明宫含元殿与外朝朝会制度[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孙盈政;唐代后期的尚书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马邦乐;北宋书画鉴藏风尚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志勇;五代科举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凤阁;宋代城市环境卫生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5 刘本栋;五代至北宋初期刑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丽;汉唐时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青平;唐宋之际河西地区的U饽┛疾靃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耀;晚唐五代的河陇吐蕃[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健;北宋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陈慧;《近事会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刚;延英奏对制度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2 赵冬梅;;试论通进视角中的唐宋暏门司[J];历史研究;2008年03期

3 平田茂树;;宋代的政治空间:皇帝与臣僚交流方式的变化[J];历史研究;2008年03期

4 苗书梅;;朝见与朝辞——宋朝知州与皇帝直接交流的方式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杜文玉;五代起居制度的变化及其特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魏向东;论中晚唐宰相制度[J];苏州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7 吴丽娱;;唐代的常朝与追朝[J];文史知识;2007年11期

8 傅礼白;宋朝的章奏制度与政治决策[J];文史哲;2004年04期

9 李华瑞;;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J];文史哲;2008年01期

10 徐东升;;从转对、次对到轮对——宋代官员轮流奏对制度析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化雨;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吉和;秦汉时期羌族的内徙与经济社会的变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孟淼;杨波;;徽州商人文化的兴起与明清江南学术的转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6期

3 张号召;;西汉列侯的分封及变迁[J];黑龙江史志;2008年23期

4 李龙海;;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分布格局的变迁[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5 何成;王涛;;魏晋之际士人心态变迁述论[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尹恩子;;清代哥老会山堂考——山堂组织的发展与等级结构的变迁[J];清史研究;2010年01期

7 伊利贵;;永胜高氏土司与“改土归流”[J];学理论;2010年04期

8 彭茵;;论元末社会风尚的变迁[J];文教资料;2010年18期

9 胡秋银;汝南袁氏的发展与东汉社会之变迁[J];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10 王永平;世族势力之复兴与曹睿顾命大臣之变易[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喜梅;“天府”的变迁[N];检察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达远;隔离下的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3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吴树国;唐宋之际田税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朴兵;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永兵;宋代买扑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捷;秦汉时期财政运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洪兴;春秋战国荒政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宋丽君;明清承德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月英;锡埒图库伦喇嘛旗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凌文峰;明前期外贸经营管理法的变迁[D];南昌大学;2006年

5 罗欣;北魏选官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07年

6 杨龙;春秋公子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玉荣;唐代妇女地位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7年

8 陈玲;西方文化影响下清代广州城市生活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冉;明代土默特地区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的变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立;历史时期陇西黄土高原农牧经济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6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66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c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