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与国脉:略论明代的淮安常盈仓
本文关键词: 淮安常盈仓 漕运 明朝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漕运是明代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是中央政府赖以维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秩序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组成漕运环节的仓储、河道、运军倍受最高统治者重视。淮安常盈仓作为明代国家五大水次仓之一,不但每年转运上百万石江南漕粮,而且对于京通仓储的维持,城市经济的发展,自然灾荒的救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Caoyun is the economic lifeline of the feudal countries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maintain the operation of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and social order. Huai'an Changying Cang, as one of the five major watersheds in the Ming Dynasty, not only transports millions of grain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every year, but also maintains the storage of Jingto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relief of natural famine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课题(11BZS078)
【分类号】:K249;F3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建;邓巍;;论高拱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4期
2 王停军;李俊瑶;;《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与陶望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薛以伟;;徐州明代进士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祁志祥;;“尚贤”与“用才”——中国古代的人才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马亚中;;略论明清时期诗文别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叶爱欣;;“雪堂雅集”与元初馆阁诗人文学活动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阎现章;王凌;;张养浩的廉政传播思想与《风宪忠告》的传播特色[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阎现章;葛本成;;元代许有壬的廉政传播思想[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阎现章;;元代廉政监察与廉政传播特色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蒋维锬;;《天妃显圣录》现存版本及其纂修过程初探[J];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明,李启明;北宋漕运与治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瑚;清代嘉道年间漕运与盐法的改革[J];求索;1983年05期
3 张义丰 ,高溪泉 ,慧慕;大运河的通塞与唐王朝的兴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4 吴琦;清代湖广漕运特点举述[J];中国农史;1989年03期
5 周建明;《宋史》辨误二则[J];中国农史;2001年01期
6 上官绪智,温乐平;从秦汉时期造船业看水军战船及后勤漕运保障[J];南都学坛;2004年02期
7 江太新;苏金玉;;漕运与淮安清代经济[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江太新;苏金玉;;漕运与淮安清代经济[J];学海;2007年02期
9 张晓东;;五代时期的漕运与北方边防[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4期
10 郭志安;;北宋黄河治理弊病管窥[J];中州学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2 佟辉;;《漕运通志》[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于德源;;清代北京的京、通两仓[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王健;;六朝:镇江与南京城市的历史分野(摘要)[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黄才庚;;秦汉时的驿传制度考略[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6 方修琦;萧凌波;;18、19世纪之交气候突变事件与华北平原难民迁徙及其社会响应[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士石;从三帮漕运档案 谈三帮漕运情况[N];江苏经济报;2006年
2 ;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任崇岳;明朝为何未出现洪武之治[N];光明日报;2001年
4 白鸿叶;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胡吉勋;明代通惠河与通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吴思;披上虎皮做[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7 朱彤彬;武靖州之谜[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9 记者 张卫东;淮安亮出新名片[N];中国水利报;2006年
10 张崇旺;明清江淮的水事纠纷[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源;明朝与安南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张晓东;汉唐漕运与军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杜常顺;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孙彩红;唐代政府的粮食需求与财政经济[D];厦门大学;2002年
5 李菁;解读运河[D];厦门大学;2002年
6 陈广恩;元代西北经济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于晓光;明朝与朝鲜围绕女真问题的交涉研究(1368年—1619年)[D];山东大学;2006年
8 唐丰姣;洪武至宣德时期明朝对蒙古的经略[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姚胜;明代土鲁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征远;元代大运河的修治及其漕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何玲;论经世派与道光六年漕运改革[D];郑州大学;2001年
3 邱伟;嘉庆朝的财政危机和传统体制运行的困境[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峰;包世臣漕运改革思想探析[D];安徽大学;2007年
5 张健;论朱纨事件[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冬;徐有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钱克金;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景未;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仝晔;明朝征安南将军张辅[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3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0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