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从死刍议
本文关键词: 秦人 从死 殉葬制度 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秦人从春秋时代开始流行的从死制度,不仅没有在秦献公发布"止从死"命令后完全废止,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秦人从死制度流行的原因,既是对其从春秋时代开始的殉葬制度的一种继承,也是秦人表达对君主及父母忠诚与孝心的最好方式,甚至成为不舍生前所爱、铲除政治对手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制度的流行,使得从夏、商以来的殉葬制度及其残酷性得以延续,也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不断批评的主要内容。
[Abstract]:The system of death from death, which the Qin people began to populariz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as not only completely abolished after Qin Xiangong issued the order "stop from death", but also continued to expand. It is not only an inheritance of the burial system that bega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ut also the best way for the Qin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to the monarch and their parents. The popularity of this system made the martyrdom system and its cruelty continue since the summer and Shang dynasties, and becam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stant criticism of the people of insight in the past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分类号】:D929;K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滑宇翔;宋杰;;秦与三晋战争对中原葬俗文化的影响[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6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夫马进;;明清时期中国对朝鲜外交中的“礼”和“问罪”[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庆元;从葬俗看秦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瓯燕;;战国时期的墓葬[J];北方文物;1989年03期
3 李如森;略论关中东周秦墓葬制与关东诸国的差异[J];北方文物;1993年04期
4 滕铭予;;论关中秦墓中洞室墓的年代[J];华夏考古;1993年02期
5 信应君;秦德宁;张文霞;焦建涛;;郑州市南阳路家世界购物广场战国墓葬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6年02期
6 刘建安;;洛阳地区秦墓探析[J];华夏考古;2010年01期
7 杨锡璋;;《上村岭的屈肢葬及其渊源》管见[J];考古;1962年02期
8 叶小燕;;中原地区战国墓初探[J];考古;1985年02期
9 张剑;洛阳秦墓的探讨[J];考古与文物;1999年05期
10 胡永庆;论三门峡秦人洞室墓的年代[J];中原文物;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霄锋,解梅;论秦人的价值取向与秦国的人才强国战略[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蔡靖泉;楚文化在秦统治时期的存在和影响[J];江汉考古;1997年01期
3 段世君;;“千渭之晵”是秦人的发祥地[J];宝鸡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蔡锋;秦军强于六国之师原因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秦人崛起于秦地[J];党的建设;2008年05期
6 仇立慧;;秦人西迁西犬丘的环境资源条件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徐蕊;;秦在军事方面对水资源的利用[J];文博;2009年05期
8 陈旭;;试论战国末年的人才流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赵海;;秦人历史及姓氏变迁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05期
10 黄灼耀;;秦人早期史迹初探[J];学术研究;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任晓峰;;秦人的尚武精神[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高次若;;秦人畴祭、陈宝祠与秦族源[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世民;时瑞宝;;论秦人文化的现代意义——为纪念秦都咸阳建城2350周年而作[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黄石林;;秦人祖源略考[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学理;;立畴炎黄二帝的社会意义[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6 朱宏斌;朱学文;;秦农业地域拓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演替[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7 申茂盛;;关于商鞅变法中改革家庭结构的分析[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8 张天恩;;周王朝对陇右的经营与秦人的兴起[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牛芸;高忠玉;;从《吕氏春秋·察今》看秦人的变革意识和创新实践[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宋超;;秦人与匈奴关系考察——以汉人“过秦”言论为中心[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理胜;江汉浮桴话楚秦[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黄剑华;秦人治蜀[N];成都日报;2006年
3 王太昌;秦非子牧马与清水[N];天水日报;2006年
4 萧易;秦代巴蜀白虎伤人事件[N];成都日报;2006年
5 王炳元;秦国遗迹[N];天水日报;2005年
6 姚怀亮;“秦风楚韵”探析(二)[N];商洛日报;2009年
7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王子今;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N];光明日报;2009年
8 董生贵;古西垂[N];民主协商报;2005年
9 萧易;秦代蜀地百年移民潮[N];成都日报;2006年
10 萧易 白士林;蜀侯造反三立三杀[N];成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凌雪;秦人食谱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汉民;《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红利;秦丧葬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乔鑫;从出土资料看秦的文明化进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岳文婷;秦礼制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铁峰;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条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果然;秦迁都与强盛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黄佳梦;秦移民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淳;秦国的母系氏族残余与其变法统一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唐明亮;秦国无世族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4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0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