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曼素恩对中国十八世纪社会性别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18:47
本文选题:十八世纪 切入点:盛清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在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理论的影响下,近年来汉学界将研究目光聚焦到了对明清女性史和社会性别关系的探讨上,美国汉学家曼素恩教授的《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堪称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该书采用了“置女性于历史中心”的独特视角,着重探讨了盛清时期社会变革与妇女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女性在建构盛清时期社会性别体系中的主体性作用。作为近年来关于古代中国社会性别史研究最杰出的著作之一,该书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曼素恩教授独到的研究方法也给了国内妇女史研究诸多启示。本文试通过对《缀珍录》的分析和对曼素恩教授的相关学术思想的梳理评析,重新探究中国的十八世纪与女性的关系,探究清代社会性别体系的承继性与独特性,以期对今天的妇女史研究和社会性别研究有所启示。 本文绪论部分是对论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的说明,概述了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国内学界在古代妇女史研究和社会性别史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曼素恩教授的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继而介绍了她在中国妇女史社会性别关系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其在汉学界相关研究领域的地位,并对美国汉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了简单的梳理;第二、三章是论文的重心。第二章着重剖析了曼素恩对于盛清社会性别体系的建构,分别从国家政策、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述了女性在盛清语境下的生存状况以及盛清社会性别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第三章则以写作为例,探讨了女性如何借助文学的形式,参与到盛清社会性别体系的构建中,并剖析了女性是如何在历史中表达以及表达了怎样的声音;第四章是对曼素恩《缀珍录》一书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回顾,指出了其研究的积极意义和对于国内相关研究的有益启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荣;理安·艾斯勒史学探析[D];扬州大学;2012年
2 李响;中国就业性别差别待遇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6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6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