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伊犁将军屯垦戍边方略——兼及对当代新疆生态民生建设的借鉴

发布时间:2018-03-06 04:17

  本文选题:清代屯垦戍边方略 切入点:伊犁将军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代在新疆设置管辖天山南北的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在统辖新疆150年间实行屯垦戍边的基本方略,对当时解决新疆的民生和生态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对后世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用科技哲学、社会发展哲学的理论观点,科学分析清代伊犁将军执掌新疆期间对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的功过利弊,对当代新疆的借鉴给予新评价、新观点、新结论和新对策,为中央和新疆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开展新疆民生和生态建设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President Yili and other generals who had jurisdiction over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set up in Xinjiang. During the 150 year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Xinjiang, the basic strategy of reclaiming and garrisoning the frontier was implemented, and great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solving the livelihood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Xinjiang at that time. Had a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had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ter generations. With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scientifically analyzes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General Yili in charge of Xinjiang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gives new evaluation, new viewpoints, new conclusions and new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ference of contemporary Xinjiang.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o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Xinjiang.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伊犁师范学院;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伊犁将军屯垦戍边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3BZX008) 国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清政府治疆方略对当代新疆哈萨克草原生态民生科学实践的哲学借鉴”(项目编号:14YJC7200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合作组织带动下的中哈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BJY1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项目编号:13AZD026)阶段成果
【分类号】:E24;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仲;郑玮;;从“社会建构”到“科学实践”[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4期

2 王友文;;伊犁将军在屯垦戍边中的贡献及其重大意义[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夏刚;;“粮贱工贵”——清代新疆粮食价格与工钱反差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聂红萍;;清代雍乾朝经营敦煌述论[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3 阎莉;;SSK何以选择自然主义的研究路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阚耀平;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3年04期

5 李喜霞;西北地区农牧业交错对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3期

6 刘翠霞;林聚任;;表征危机与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从对“科学大战”的反思谈起[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蔡乾和;尹文娟;;资源工程哲学何以可能?[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肖坤;夏伟;卢晓中;;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14年03期

9 刘文远;;近三十年来的清代蒙古族经济史研究[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10 吴丽云;;SSK和后SSK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玮;;“实践转向”与科学哲学的当代重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贺建芹;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D];山东大学;2011年

5 阚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迁移与区域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吴超;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连银;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与戌边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彭修建;清代伊犁维吾尔族移民经济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马建辉;文景、贞观、康雍乾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咸峰;论范·弗拉森的反实在论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浩宇;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吴琴峰;明洪武永乐时期对河西地区的经营[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江荣;东乡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小强;清至民国玛纳斯地区社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颜世明;《乌鲁木齐政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娄晓瑞;清代南疆察合台文契约文书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阿拉腾奥其尔;清朝首任伊犁将军明瑞政绩述评[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平;李建平;;清代伊犁将军研究概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赖洪波;清代伊犁将军及伊犁将军府的历史演变[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3 赖洪波;;清代伊犁将军职主汇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管守新;;清代伊犁将军职掌考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04期

5 李敏;;论清代伊犁将军松筠[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梁国东;;清代伊犁将军发展伊犁教育述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张燕;王友文;;试论清代伊犁将军与锡伯军民西迁的关系[J];满族研究;2012年02期

8 李仲光;稿本《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考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9 魏长洪;;《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稿本刍议[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10 陈剑平;;清代伊犁将军任用中的授、署、护、代[J];满族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小燕;论治边名臣松筠[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广达;清史《伊犁将军表》编纂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益;伊犁将军广福[D];新疆大学;2009年

3 邓媛;伊塔道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3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3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